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三章 只有丹心难灭(二),兴唐,午后方晴,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另外孤还想说的一件事,孤前来,看到许多士兵已经不服水土,若是筑城,可放在地势低平之处,不可再放在高处。”本来李威打算也将这些士兵一一遣返的。
此时才是青海高原的边缘地区,已有了高原反应,往大非川去,反应更重。战斗指望不上了,不如将他们送回家,还能为国家耕种。不过这样做会有不好的后果,许多士兵不是征役而来,而是衙役强行抓来的,那么会一起装病,士气沮丧。大规模地战时征调的士兵遣返,也与国家的府兵政策相违背。
所以上位者是一步步磨练出来的。从开始懵然不懂,甚至询问碧儿释疑,到后来看问题,也渐渐开始思虑深远。
“是,殿下此言极妙。”黑齿常之说道。
李敬玄不大明白,他却是明白的,这些士兵若放在军中,只会是拖累。
“各位没有异议,我们开始商议。”
链式防守嘛,可也不是城筑得越多越好,筑了城,或者关,或者堡后,就要必须派士兵坚守,最后决定在曲西筑两城,加上洪济桥一城,与积石军驻所,就是四城,一旦屯田,九曲成为重中之重,这四座城池互相拱卫,未必能坚守,可能拖到后面援军到达。以及其他的数城,共计八座新城,三处石堡,七座新关。另外还有小型的戍所与哨所六十四处。
这些城堡关卡,与原来的城关一起,象一张罗一样,密密麻麻地绞在一起。
李敬玄看着地图说道:“如此一来,青海无忧矣。”
“错,山河在德不在险。再多的雄关,若是政治败坏,也于事无补。这是第一步……”后面的话没有说,第二步就是从九曲强行拉到大积石山,将党项人与吐谷浑隔绝起来。在挡住了吐蕃攻势之后,从松州将战线拉出来,再构建几座雄关,生生将党项上孤立,吃掉党项人。有了党项人,就等于有了数万精兵,再坐待吐蕃大势,一步步地吃下吐谷浑。
这些想法,他写信告诉了李谨行,一个是懂,二个心思单纯,不会牵连到朝中的党争。三是对民族问题,看法很多,可以说,但一做,争论会多,特别是现在多事之秋。李谨行的出身,注定他能接受。
但现在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象洪济桥落在唐朝人手中,曲西却在吐谷浑掌控之中。再比如牵牛峡与承风岭,地势险恶,一旦筑城,容易被吐蕃人伏击。相对而言,商议的边境数关堡,倒是石城山最为现实,隔了赤岭,就是赤岭大道,吐蕃人都没有在意,派一支军队越过石城山扎下大营,后方可以从容筑城。
因此,最后一起选择了在大拔斗谷,与吐蕃人决战。
地势不算开阔,吐蕃挪不开身形,易于防守。而且一旦筑城成功,直接威胁青海与伏俟城,论钦陵纵然是孙子在世,也不会坐视不管。怎么着,也要打一场,不然国家出动了这么多军队,耗费无数,有许多人可不想听什么长远计划的。
商议了很久,众将才散去。
……
月上关山白,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云朵低垂,到了夜晚星星都更明亮些,月光也似乎更白,于是满月之夜,山河澄明一片。
李谨行兴冲冲地走回临时的府邸,刘氏迎了出来道:“阿郎,为何如此高兴。”
“夫人,本来我心灰意冷,可是今天太子又将老夫的雄心壮志点燃了。”
“阿郎,何来此言。”
李谨行又将李威关于民族的话复述了一遍:“以前听过了许多太子的传言。今天一见,某才知道,太子胸襟是何等的宽阔。”
刘氏不语,太子这分明是拉拢军心。此次大军之中,有多少胡将胡兵,一听此言,还不为太子浴血奋战?况且,还有党项的事……不过这是阳谋,就象吴起为士兵吮脓吸血,当真不知道吴起这是拉拢军心?可作战时士兵还真就奋不顾身了。
过了半天后,才说道:“这样也好,至少不是李敬玄胡乱指挥,三军大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