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淮河之北,青铜甲,江浩淼,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千秋万世并不是一两个人的坚持就能办到的,而是所有人的力量往一处努力才行。为此,楚国官方还沿江岸张贴布告提醒莫伸手,敢有违反者必严惩不贷。考虑到各种原因,官府还会在春季发放一些补助给渔民们以维持生计。
根据线报得知,春申君黄歇留在其属地并未参加即将到来的联军总动员。乘船进入淮河的吕子便决定首先去吴地找春申君商议,随后再去游说楚考烈王熊完。
吴地,不是概念中昔日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的属地。此书中所提及的吴地,实属现在的淮河地区,因地处淮河以北而得名淮北。而昔日的吴国则是现在的苏州,两地相去甚远。
吴地是曾经存在的宋国的属地,春秋时期宋共公瑕为避水患而迁都于此。古名,相国。又别名相城,今淮北市。都城设在相邑,有主峰名曰,相山。因其是治理泗水的指挥部所在地,秦时称之为,泗水郡。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登基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12县为其封地。此时的黄歇就住在吴地,因平定南方叛乱刚刚返回属地不久。
楚国自封土建国以来,南征北战先后吞并四十五个诸侯国。其最鼎盛时期,已经是拥有领土最大的诸侯国,号称有土地五千里。
作为当时属于蛮夷之地的南方,楚人也和秦人一样,都被当时的内地人称之为蛮人。但相比秦人而言,楚人在攻占南方土地的怀柔政策显得要更高一筹。
楚人并不象秦人那样血腥,一场战役打下来动辄就是斩获首级几万颗,俘虏又多少多少什么的。他们对于那些被灭之国的惯例是迁其公室而保留下其宗庙,这在当时奉行斩草除根的时代是仅为少见的。
即使对于并未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蛮夷,楚国所实行的政策仍然也是尽其所能包容而不是灭族。其宽松仁慈的政策也就得到大多数部族的支持,随后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怀柔政策不是不好而且也效果显著,但这里面仍然存在一个不得不让人面对的事实。并不想就此归顺楚国的诸侯部将大臣的后辈大有人在,于是寻找亡国诸侯的后裔并随后竖起复国大旗也就成为现实。
这也就给实现民族大融合的楚国提出一个要求,平定叛乱迫在眉睫。若不是因此而导致楚军左顾右盼首尾难顾,秦国还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将秦军主力投放到上党地区作战。
别看此时的楚国同意出兵,刚刚经历过的平叛也是令其头疼的紧。因南方多雨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肆虐,导致同样都是南方兵的楚军也消受不起。
真正战斗减员比例人数其实很小,大部分伤亡都出自当地的气候消耗。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很少有机会展开优势兵力作战。使得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楚军只能被迫派出小股部队出击,此也是楚军出战所受限制之一。
赶到吴地的吕子登门拜访,见到春申君本人才得知刚刚南征回来的这位楚相得了热病,好在救治及时才保住这条命。见到老熟人的黄歇也是热泪盈眶,絮絮叨叨地表示自己能活着回来都是老天爷的眷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