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中俄谈判,国势,月影梧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国势最新章节!
第74章 中俄谈判
“不用你赴汤蹈火。”赵秉钧摇摇头,把他叫到身边,咬了一阵耳朵后将整个事情交待了一遍,只是没说是袁世凯的意思。
洪述祖是何等聪明的人物,虽然赵秉钧没有明说是袁世凯授意,只是隐隐约约地提到宋教仁对其总理宝座的野心,但他知道,如果光赵秉钧这么想,他就根本不会犯愁了。想到这里,他也有些害怕,这么机密的事情,给主子当走狗也是件可怕的事情,事情办妥了,有可能被灭口,办不妥,那也可能被清洗掉。更为棘手的是,眼下赵秉钧已对自己和盘托出,若是不应承,恐怕难逃杀身之祸。想到这里,他又有点害怕起来。
“怎么?害怕了?”赵秉钧盯着他,用恶狠狠的眼神着,让人不寒而栗。
“没有,我在考虑怎么办?”被赵秉钧出了心思,洪述祖一阵心慌,但嘴上还是很强硬。他盘算来盘算去,觉得这事情风险虽大,但可预期的回报也很可观……
果然,赵秉钧不动声色地说:“事成之后,我给你大洋0万,将来内务次长的位置,我也会向大总统推荐的。”
妈的!老子豁出去了。洪述祖一咬牙,说道:“请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不辱使命。”
“好,你去物色一个得力的人去完成,最好不要从内务部里挑选,一定要选个和我们毫无瓜葛的。”
“是!”
洪述祖虽然揽下了“业务”,但他也不可能直接下手杀人,他也要物色得力人手。从赵秉钧处取来手枪和带毒子弹后,他就开始琢磨。洪述祖和赵秉钧不同,在南方颇有关系,与三教九流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既然要除掉宋教仁。而且要在他来北京之前就下手,这样合适的人选只能在南方挑选。
想来想去,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他的酒肉朋友,应桂馨。
应桂馨是浙江宁波人,稍有家产,曾承父命在家乡办理学堂,后因仗势欺人,避捕出亡上海。成为上海流氓、帮会头目。武昌起义前,陈其美在沪组织秘密革命团体,曾借应家在沪的房屋作为据点。上海光复后,陈其美委应为上海都督府谍报科长。孙中山归国到上海,陈其美命谍报、庶务两科负责照料,应桂馨在上海组织卫队,护送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很是风光了一回。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洪述祖是决不会动他地脑筋的。理由很明显,此人和国民党交往甚密,如果派他去执行这个任务,岂非缘木求鱼?但洪述祖和应桂馨交往多年,深知他的禀性。他绝对不是真的赞同革命而与国民党(同盟会)来往,他中的无非是一旦国民党掌权后,他可以谋取一个好的地位或者大把的银子。
可惜这两个愿望国民党都不能满足他。临时政府解散,程德全接手上海地盘后。应桂馨就失去了官职,更加要命的是,应桂馨平时花销甚大,又担任国民共进会地头领,爱讲排场,远远入不敷出。最后一点关键之处在于,陈其美利用会党掌握上海政权后,因为应桂馨野心很大。不像别的会党那样容易打发,故而双方产生了不少矛盾,应已经屡次扬言要给“过河拆桥”的陈其美一点好。
一个流氓,一个与国民党有矛盾的人,一个没有政治气节的人,一个缺钱花的人,一个与内务部无关的人,在洪述祖来是最合适不过了。只要他稍加引诱。对方就会乖乖上钩。为了稳妥起见,洪述祖首先安排在上海的小喽罗给应带去一封密信。说有大富贵云云。惹得对方心动不已,连连追问是何?洪述祖老谋深算,故意拖延几天,直到把对方地胃口吊足了才全盘托出。果然不出所料,本来应桂馨还有点犹豫,但在“事成之后赏金5万大洋”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立即就应承下来。
只是应桂馨在当地也算是有点影响的人物,自己出手容易被人发觉,他也得找一个杀手完成任务。找会党中人肯定是不行的,一来会党党徒和国民党关系密切,说不定就把消息透露了出去;二来,即使有个别无耻之徒见利忘义愿意替他干,也很容易走漏风声。应桂馨的想法和赵秉钧一样,必须得找一个外地人,一个和他根本没有什么联系或深交的人。当然,洪述祖在交待任务时并没有说出赵秉钧地名字,但应桂馨心里清楚,洪述祖和宋教仁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之所以要下毒手,无非是奉命行事,至于奉谁的命令,不用想就知道是谁。他心里做着美梦,这件事情办好了,不要说5万白花花的大洋,光是和上层之间的这种联系就足以让他怦然心动了。
只是,人还没有物色好,宋教仁即将到上海且不日将离沪回北京。洪述祖一再催促他作好准备,在火车站下手。时间紧迫,不容迟疑,应桂馨一拍脑袋后终于下了决心:不行亲自动手,我应桂馨再大地风浪都经过,不相信就败在这一遭!事情办成后,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主意已定,即刻跳上黄包车,直奔育和坊22号妓女胡翠云家中。
摆上酒菜,一边调笑,一边饮洒,方才下的决心似乎又抛到了九霄云外。
“耍买花瓶否?”叫卖声由远及近。应桂馨听到这个声音,便起身离座,踱步到窗前,探身了,对楼下大喊:“拿过来见识见识。”
原来他除了吃喝嫖赌之外,另有一个嗜好,就是收罗古玩。只要他得上眼的,或是巧取,或是豪夺,到手后转卖给香港来的古董商,从中牟利。凭经验,这种沿街叫卖兜售的花瓶中倒有不少是货真价实的珍品。
“哪位先生要花瓶?”卖主在门口问道。应桂馨走下楼去,接过一。果然是明代永乐年之物。弹了弹烟灰问道:“要多少钱?”
“先生就给200元吧。”
应桂馨一听,便宜!但还是装出不动声色的样子,用很熟练地口气还价道:“50元卖不卖?”
卖主还未回话,随后下楼地胡翠云凑过去说:“应先生愿出50元还算得起你,依着我连50元都不要。”说着从应桂馨的衣袋里取出皮夹子,抽出50元人民币,往卖主手里一塞。
卖主叹了口气:“在这位小姐面上,就便宜你50元。说实话。要不派急用,就是00元也不卖。”他一边说,好色的眼光不住地在胡翠云浑身上下乱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