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兴办教育,三国战神,风中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言一出,如石破天惊,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青州的孩子,恐怕要有百万之众,要让这么多孩子上学,那是何等巨大的工程?以青州的人力物力,如何能支持得住?
封沙不管他们吃惊,解释自己的计划道:“我们可先建立孤儿营,吸收战争中失去了父母进来,由军中教官进行筛选,选出健壮的十余岁少年,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在马背上生存,每天除了认字,便是骑马射箭,这样下去,不出几年,待他们长大时,便可成为优秀的骑兵,箭术之精准,当不下于当年的飞将军李广!”
众人闻言明白,武威王是想要从小抓起,训练出一支精兵来,若真的能有这样强大的骑兵,箭术超群,又是自小在马背上生长的,天下骑兵,哪有一支能比得上?以此骑兵纵横天下,又有谁能相抗?
封沙继续道:“另外再选出一些聪明的孤儿,让他们认字,学习机关之法,不论是做木匠、造水车之术,还是制造织布机、蒸汽机,都让他们学一些。再从中选出成绩优异的,派去学习、研究更高深的知识。等到几年后,元叹便再也不必为没有优秀的助手而发愁了!”
顾雍听得眉飞色舞,尤其是听到最后一句,忍不住击掌笑道:“好啊!若能有几十个聪明少年帮忙,我何至于每天事必甚恭亲,辛辛苦苦,累得半死?有他们在,研究速度,将可加快数倍!”
郑泰叹道:“大王实是仁德之主!青州久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孤儿遍地皆是,每天饿死的都不知有多少。我也早想救助他们,只叹力有不足,大王若要建孤儿营,便是救了他们一命!此举造福万民,足可令天下共相敬仰!”
封沙一呆,想起自己小时在孤儿院的经历,心中微微有些苦涩。
程昱微笑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我们养着这些孤儿也是好事。大王要教他们认字,原也不错,只待他们长大,我们身边,都会有可用的得力之人了。其他的,也皆可为国之栋梁,替大王管理各郡县,其忠心可保无忧。”
郑浑想到自己喜欢的机关之术要在学校里教授,也喜道:“大王所言不错,多一些会造水车的匠师总是好事,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我想教那些黄巾降俘学习造水车之术,大王可能应允么?”
封沙点头道:“这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只要是对生产有利,文公尽可放手去做。那些黄巾降俘,我也有安排,待一会再说。”
他把话题又拉回到学校上面,道:“其他的孤儿,也都要学习认字。只是我们现在粮食不足,不能整天让他们学习,不事生产,有些事还是要他们去做。便让一些孤儿营与军队屯田之地在一起,白天他们可以帮着军兵种田,每天上一两个时辰的课,以学习写字。”
说到此处,封沙微微皱眉,脸上微有惋惜之色,道:“只是我们现在力量不足,教师也不够,不能将学校的规模扩得太大。那些良家子弟,现在我们还无力让他们都去上学。不过,仲德可以命各处地方官选拔本地聪明的子弟,不论家世,只要比旁人聪慧,都可进入各郡县所办学校学习,每天中午可以管一顿饱饭。如此一来,青州聪明的孩子,有许多都可以入学了。”
程昱微微一呆,听大王之意,似是要在各郡县都办学校。想着若要办这么多学校,还要管饭,必然会耗费大量粮食,青州的物资储备还能支持多久?只是大王正在兴头上,他哪敢提出来扫他的兴致,只在心里想着,一定要想办法压缩各地学校规模,尽量少收些孩子进学校,以免州库粮草提前耗尽。
幸好,大王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只要先建起一座学校,象征性地召些子弟入学,也就是了。
郑浑却是欣喜非常,微笑道:“大王,那些学校里,都教什么,可是要教授机关之术么?”
封沙点头道:“不错,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先以识字为本,再教些农耕、渔猎、机关之术,这些都是实用技巧,将来他们便是不做官,也可靠这些知识,教会自己的乡邻,共事生产,以养赡自身。青州若有这么多的子弟会造新的农具,生产出来的粮食,将会一年比一年多。”
在此之人,都是心胸开阔,能接受新思想的人。虽然听他所言,与从前的学校教育完全不同,但大王的聪明才智,他们都领教过了,虽然吃惊于他所说的学校与前不同,但也因他所言而感到憧憬,没有人肯出言反对这些新式学校的建立。
封沙又道:“除了这些孩子,我们的军队中的战士也要学习写字,白天训练,或是屯田,晚上便可由认字的军官、战友教他们写字。如此一来,军令下发,士兵们皆可看得懂,当可如臂使指,运用自如。待得他日退伍,也有一技之长,可以教授孩子们认字,或是继续深造,学习机关之术,帮助本郡县垦田、农耕,此后为郡县之吏,甚为方便。”
郑浑听得眉飞色舞,补充道:“那些军兵屯田时,可让他们自行制造翻车,再将农耕中所需的机关之术授与他们,将来退伍,每个人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让他们亲自去种田实在是太浪费了,可让他们成为一乡之长,将他们在军中所学,授与本乡亲友,那时一乡之地,一郡之地,一州之地,粮食产量都会飞涨,百姓富足,再不必担心饥荒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