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有纸好造书,破虏讨逆战三国,小心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易笑道:“制纸成书乃是大事业,具体的流程,我已经在让住在这里的儒子着手,以期能尽快编写成策。不过你们也不要小瞧这手工工场的布局,这可也是学问哩。”

刘馥走到人群之外,指着那池塘问:“主公,这池子煮着竹子,是为何用?”

王易微微一笑:“这不过是沤制材料的一道环节罢了。你们且随我来。”说着,便领大家入了门。

这下便来到了大堂。然而这里高高筑起了一间烘焙室,四周雾气氤氲,显然里面也在沤煮材料。

“这是……”董昭和众人一样,一头雾水。

“煮料足火”

王易又将这工艺说了一遍,却无更多的解释。

其实王易对这些东西的印象也并非能达到极为清晰的地步——他虽曾在杭州的宋城参观过制纸的流程,也曾在家乡的博物馆亲眼见识过工作人员还原古代制纸的过程,但他毕竟是走马观花地留下了些间断的、孤立的印象罢了。让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天工开物》里的描述。

《天工开物》乃是明末的作品,所记载的制纸的工艺非常多,也比较成熟。王易在穿越回来后,就一直在将回忆到只鳞片爪衔接到一起,然后在今年初,他秘密地在这里待上了一个月,将所记载的拿出来,同时亲身实践与工匠们钻研琢磨,终于有了这些成果。

先前的两道工序都是制纸前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外人从它的表象也确实看不出什么名堂。

只听管亥努努嘴说:“好香的味道。”显然,他更关注的是烘焙室的排气管道里煮出的植物浸出液的味道,而不是它到底能够在制纸的环节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易有些无奈——虽说是宋明时期的手艺,那还是比现在领先了至少一千年。人情交往尚且三年一代沟,何况是技术差距?

于是他没有再给刘馥做更多解释,就步履匆匆地再进了里堂。他面对众人,用手指着四周人头攒动的忙碌厢房说:“自西往东,环环相扣,从荡料、染色到平压、烘烤,都在这些屋子里了。你们既不通此道,我多说无益,还是看看吧。”

众人四散开来,还结伴参观。刘馥和董昭从西面的起点开始看,徐盛和乐进对荡料和染色环节十分好奇,因为他们对刚才所见到的东西还未及消化,总觉得从名字上来听,这两个环节能有助于解答他们的疑惑。而管亥,周仓及裴元绍三个粗人就直接到声势最大的烘烤房去看了。至于袁敏和凌操,他们的脑袋打从进屋就一直处于混沌状态,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以及缺乏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对纸张甚至没有什么概念——自然,也没有什么兴趣。

这里制纸所用到的器械都是木结构,然而其中一些细节方面的椽接构装都显示出了先进的水准。乐进左摸摸右摸摸,惊讶万分。

“好了,出来吧。”

王易见大家虽然兴趣不同,看得也惊叹连连,但终究也瞧不出什么所以然,就把他们都叫了出来。

又进了最后一院。这里的屋舍分外宽敞明亮。内中一排书柜高大气派,还有雕饰镂空的拉门,从那美妙的空隙中,依稀可见满载的蓝皮线装书。

王易拉开柜门,从中取出厚大的蓝皮线装书分给众人,一面又说:“刚才老管说的那好香的玩意,在这书里就派上了用场。”

大家摸到书册封皮的时候,就已经被那种美妙的手感惊得说不出话了。而当他们翻开封皮,然后接触到里面均匀而又洁白如练的纸张后,更是口不能言。

王易见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微笑着摇摇头,也不再多说。其实他所要说的就是植物浸出液对提高浆度和纸的均匀细密程度都有很大帮助。宋朝时,人们改变了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浇剂的工艺,而多用诸如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的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质地均匀。这不仅可以将纸造得洁白光滑,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原料来造纸。也正是这一工艺的出现,使得各地相继出现了以不同原料造出的特色纸张,促进了造纸业的繁荣。

王易递给他们的蓝皮线装书就已经体现出了在这隐藏在民宅中的手工工场里,工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因为这些书的封面、内页都是不同材质。这些书还有扉页,那扉页是以麻苔和麦茎混制而成,表面有均匀的类似细鱼的纹状突起,用手摸起来感觉相当不错。

一通俱通,在生产技术上,这点是和学术研究相仿的。

刘馥和董昭双手震颤,然而他们却始终小心翼翼,不使手中的书被自己揉坏。

刘韶和陈烈则完全陷入了石化状态。

人们开始对物质产生崇拜,除了最初的数目丰富外,还有物质本身……

“走吧。这些都是没印字的‘裸书’,看得这么认真作甚?”

梦中惊醒时,众人发现王易嬉笑着倚立在门口,正招呼大家穿过侧门,要到旁边那间民宅里再看看那里的新奇东西。

传承知识的载体已经出现了,然而,还要“文明之母”将知识承载在上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琴皇

独仰似残阳

都市百草王

我就是龙

笔戮仙魔

剑雨狐华

仵作娇娘

薄月栖烟

异世斩仙录

芒山

战破天穹

胡渣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