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大米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31)小事,陌上行,丹东大米汤,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陌上行最新章节!
虽然头天礼部的官员说过,东元帝是在翌日巳时正刻诏见,可第二天的辰时都还没过,商成就被两位礼部司曹引领到皇城下。
在左掖门前等候的还是那位叫十一公公的内侍。
这是两个人的第二次见面。由于前头已经打过一次交道,所以两个人也算点头熟人,而且上回人家很客气,所以这回商成就主动和十一公公打招呼。
“不敢当。”十一公公还是象上次那样侧身不受商成的礼,神情里带着尊重,说,“燕督早到了。大内传出话,圣上吩咐一一燕督且在含元殿里稍候。”
商成一听就高兴起来。这是个好消息。既然在偏殿里面坐等,那就说明东元帝今天肯定会见自己;他总算能了了“朝觐一位活着的皇帝”的心愿。
他跟着十一公公进了皇城。
现在,他已经不象第一次进皇城时的那副看什么都新鲜的土包子模样了。这些天里为了公务,他不知道在这里跑进跑出多少回,六部里不少官员都认识他,走在御道上,时不时还有人和他拱手问候。
走过吏部衙门时,恰好要出门办事的吏部左侍郎一眼就看见了他,一边招呼他,一边给他使眼色。
商成不知道左侍郎有什么事找自己说,就让十一公公等一下,他过去说几句话。因为离诏见的时辰还早,所以十一公公并没有阻拦。
商成走到御道边。他怀疑左侍郎找他,很可能是因为潘涟出任燕州知府的事情有了新的变故。要真是这样的话,事情就麻烦了。他现在就要去陛辞,见过东元帝之后,今天太阳落山之前无论如何都得出城,再想为潘涟的事情做周旋就棘手。要是别的人事安排他还无所谓,可潘涟在燕山起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他不能不操心。他脑子里紧张地盘算还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难题,同时问左侍郎:“薛大人找我有事?”
“燕督,予清公的任状已经勘定了,官凭告身也备好了。”薛侍郎的第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担忧。他接着表功一样地说,“今天我到衙门的头一件事就是办这个。”
商成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脸上立刻就有了笑容。他马上说:“那真是太感谢薛大人了。”
“哪里哪里,燕督说这话就见外了。这也是为朝廷分忧,为圣君分忧嘛。”薛侍郎打着哈哈。“再说,予清公也是我多年的同僚,素来相知甚深。众所周知,予清公一向克勤克俭实心公务,朝堂内外都是颇有赞誉,眼下虽稍遇波折,可瑕不掩瑜……”
他滔滔不绝地夸赞潘涟,商成一直就面带微笑点头不语。这位薛大人在扯淡。这人虽然不是南进派,不过那一晚潘涟在茶坊里点名提到自己的对头时,就提到了这位薛侍郎,不然张朴在调整吏部人事时也不可能安排他来接替潘涟的左侍郎职务。
“……予清公是个务实的人,也关心民间疾苦。东元六年江南大熟谷价大跌,斗米不及二百文,是予清上书请朝廷在官仓和常平仓之外,在江南各州县再建乐平仓。此举不单为朝廷节省,也是为江南万千百姓造福,当年平复米价不提,越一年江淮大水海潮倒灌,幸而有了这三仓,江南黎民才免了忍饥挨饿之苦。”说着薛侍郎感慨摇头,一副不胜唏嘘的模样。
商成强按着满心的不耐烦听他讲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此时见有话缝,立即说道:“这是朝廷内外官员们的功劳,也是圣君的天恩。”他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十一公公,压低了声音说,“薛大人,我是个急性子,现在又要赶去陛辞,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