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宁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六章 鏖战京津(上),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澹宁居士,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塘沽海面的英军舰队后撤200海里待命,等他的舰队达到指定位置后在安排作战任务。随即,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首先是“分进合击”,为避免战事胶着于塘沽地区给清政府以调兵的时间,他决定将前期赶到的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分别从乐亭、塘沽和河口进攻,一旦登陆成功,其余两路不得恋战,必须迅速向塘沽英军靠拢,这样一来,三支英军部队好比三把尖刀可以撕破清军的防线,会师之后又形成一只拳头,可以更好地巩固塘沽滩头阵地,保证其余的八万英军可以从容登陆,等这十三万人全部登陆成功,胜利的天平就向他倾斜了。更重要的是,“分进”可以迫使清军分头拦截,这样塘沽滩头阵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而“合击”可以保证集中优势兵力。其次是“焦土政策”,为避免上次的悲剧重演,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决定利用海军炮火彻底击毁大沽炮台、乐亭炮台和河口炮台。最后是“稳扎稳打”,为了避免孤军深入,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决定“分进合击”,逐片推进,利用清军情报和通讯的落后,逐片区域地攻打和占领,始终保证有坚实可靠的根据地,最后在实现对清国首都的包围。
按照以上部署,七天前,藏匿在远海的英军舰队趁大雾天气发起了进攻并取得了之前提及的战果。
……
张继知道,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远非菲利浦·汉诺威爵士可比,这一次英军出动了十三万大军,也远非上次的一万五千人可比。上一次的伏击战法很难再次发挥作用,这一次很可能是重兵集团之间的对决。换句话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狭路相逢”。但是,事出仓促,变生肘腋,护的部署还没有完成,现在很难制定出什么成功率高的作战方案。
突然,张继的眼睛被沙盘上的一个地方吸引了,这个地方名叫“挂甲台”,是个连小山包都称不上的丘陵,方圆不过一公里,顶部平坦,四周是平缓的坡地,位于廊坊县东南部,护占领区和英军占领区的交界处,是一个突出部,目前还没有被英军占领,而英军不占领它的原因是认为它毫无战略意义。之前,曾国藩和张继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个突出部三面都是英军占领区,而英军进攻廊坊的两条路都必须经过这里。所以,虽然这里地形并不险峻,却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于是,张继对曾国藩道:“中堂大人,您请看,此地与当日的大沽炮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英军进攻和撤退的必经之路,倘若这里设置成为炮兵阵地,还能叫英军有来无回。”
曾国藩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道理是没错,只是为防止英军攻下廊坊,咱们的红衣大炮都架设在廊坊县的城墙和关隘上,已经没有火炮可以调拨了。”
张建道:“中堂大人,此地很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我的意思是把金陵制造局赶制的二十门克虏伯大炮调到此地来,克虏伯大炮的射程比英军携带的威廉大炮远,不必担心英军的炮火将它摧毁。一旦在此地设置炮兵阵地,则克虏伯大炮射程为半径的圆内,都是我军炮火可以覆盖之处了。”
曾国藩点点头,道:“那好,就这么办。但是,一旦我们在此地设置炮兵阵地,英军就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里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我们防守起来难度就大多了。”
张继拱手道:“中堂大人,我的意见是我们还和上次一样,不急于在此处设置炮兵阵地,等到把英军的主力放进口袋,再用这个炮兵阵地收紧口袋,否则不把英军主力放进去,这个炮兵阵地所能发挥的效果也很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