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雨过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一南一北两场争论,风云南唐,夜听雨过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风云南唐最新章节!
南唐朝堂争论的起初诱因是大理寺卿兼给事中萧俨。
大年初七早朝一开张,就有一名赵姓的御史跳了出来,矛头直指萧俨,称此前林枫首次被刺案直到现在没有查明凶手,现在,又有国子助教王泰一家被灭门没有丝毫头绪,足以证明大理寺的掌舵人萧俨能力低下,办事不力,应该另请高明。
有人一起头,蹦出来助拳的就多了,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先发炮,义正辞严地称灭门惨案不破,金陵城难安,天下亦难安,请求圣上严令萧俨限期破案;国子祭酒、国子博士等国子系人马也纷纷出马,历数王泰的“丰功伟绩”,哭请圣上为“能臣”王泰报仇。
李璟不知道因为什么,坐在龙椅上板着脸不说话。又气又愧的萧俨欲冲去自请辞职,被一旁的礼部侍郎江文蔚死死抓住了。
正在热闹时,又一名周姓御史跳了出来,声称王泰一案主要涉及林枫及其手下魏无缺,依照常理,这两个人嫌疑最大,应该先“请”回来协助办案。
这个御史这么一说,一直站在前面不说话的齐王李景遂眉头一跳,几乎想开口骂人:林枫现在肩负着北上的天大重任,岂能因为这件事回来?
虞部员外郎韩熙载更为不乐意,立刻跳出来接招了:林枫为大唐立下了累累功勋,现在又身负重任独闯北方蛮族,若因为这么点莫名其妙的嫌疑就折返,纯属胡闹。
这下子,周姓御史不乐意了,大声质询老韩,自古以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请问,到底是国家律条重要,还是个人功绩重要?
争论主题到了这里,突然变向了。
紧跟着又有李姓御史跳了出来,直指林枫在与南汉交战中,不顾两国友善邻好历史,将南汉军屠杀一空,更擅入敌境,垒下“京观”,其惨暴行径令人发指,有损大唐形象,更伤睦邻关系;更天理不容的是,林枫在楚国擅自与夷族签订夷汉盟约,根本没有请示圣上,同时,乱命楚国大臣,属越权枉为,是损国家名誉而肥个人名望和实力,实属乱臣贼子!
这种指责一出来,朝堂之上稍微理智之人全想破口大骂,照这么说下去,林枫拼命辛苦了这么时间,不但没功,反而是大罪了?!就连一直稳坐龙椅的李璟也大皱其眉。
枢密副使常梦锡、礼部侍郎江文蔚等人先后出阵,痛陈林枫的历来功绩,直斥这样的“风闻奏事”纯属诬陷有功之臣,寒了天下人的拳拳之心,是扰乱朝堂秩序之恶举,请求将这名御史逐出朝堂。
朝堂之上立刻变成了一锅沸粥,到了最**处,实在受不了的李璟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留下依然相互不忿的大小朝臣。
这样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五天,到了后来,争论主题再度扩大,有御史称萧俨等人在清思殿中闭门造车,诸多拟定的政策脱离实际,非国家之福,应该立即停止。
这下子,主题又聚焦在如何变革身上,争论就更加直接激烈,有位老臣在朝堂上用头撞朝柱,撞得满头是血,哭求大唐即日起安境靖民,冒然变革实非国家之福。
当了五天的旁观者的李璟最后雷霆大怒,声明无论是谁,再争论不休,立刻驱出朝堂,同时限定萧俨二十日内务必侦破灭门一案,最后依然甩袖而去。
此时的北周朝堂,已经从各种渠道知悉了楚国归降南唐的惊人消息,正为契丹骑兵依然肆虐北方、北汉蠢蠢欲动、徐州举起反旗几件大事而大伤脑筋的郭威,头越发地疼了,这才知道一国之君风光的背后还得承受多大的烦恼了。
就在此时,澶州节度使柴荣递来了自己的掌书记——王朴的一封引起了整个朝堂争论的奏折。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唐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吴唐新收林枫,锐意变革,野心勃勃,新收楚地,国力积蓄,若放之任之,必成尾大不掉之患……可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其实,这就是真实历史上四年后才会露面的《平边策》,只不过多了关于林枫和楚唐合并等新鲜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