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俗世蒙面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各显其能,我欲扬明,红尘俗世蒙面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这几位在宫里有头有脸的太监在司礼监将这件“锦上添花”的大事商议妥当的时候,东暖阁里的君臣奏对也接近到了尾声。
吕芳的密报都能公示于内阁,戚继光的密疏就更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三位阁员传看之后,对戚继光恳请宽恕叛将林健都没有异议,但在举荐林健担任营团军前军副统领一事上,李春芳和徐阶两大阁员却同声反对。
怪就怪戚继光太老实,丝毫不敢隐瞒皇上,把林健先是率部拼死抵抗,其后被曹闻道和杨博责之以春秋大义才投降的经过一五一十都写在了奏疏之中,虽是他一片忠君之想,但终归是给此事带来了麻烦。
李春芳从林健的举动中看出,此人虽有将才,却优柔寡断,更太过念旧情,认为即便能赦免其罪,也不该安排在营团军那样重要的军中任职,以免怀妇人之仁不愿与昔日同僚刀兵相见,战场之上,胜负只在转瞬之间,稍有犹豫不但贻误军机,更有可能祸及将士生命安危。
徐阶身为吏部堂官,掌握全国官员升迁罢黜,他的见解比李春芳还要更为深远。他认为即便林健是被胁持附逆,按大明官制,凡有失城弃地之情事的武将,都要褫夺军职,九边充军;纵有率军投诚之功,毕竟是营团军攻上城头之后,不可与皇上昔日恩旨中所谓“杀官起事”之大功同日而语,若是能让他官复原职,日后攻破南京,魏国公徐弘君、信国公汤正中一干逆贼自缚请降,又该如何酌处?若不严惩,岂能以儆效尤?可若是严惩重处,岂不又显得朝廷处事不公?
朱厚?听徐阶这么一说,也觉得挺有道理,但他知道戚继光是个少年得志,眼高于顶的人,能让他看中的人一定也错不了,有心要成全那个什么林健,为国家留一有用人才,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尚未表态的严嵩。
身为阁揆,严嵩自然要分君之忧,略一思量,便从容说道:“李阁老、徐阁老所言都有道理,罪将林健辜负圣恩,附逆为祸,虽九死难赎其罪,刺配充军已是浩荡天恩,更遑论升任营团军要职……”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看到了皇上一道凌厉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更加确知了圣意,便又接着说道:“不过,惟其如此,方能彰显吾皇如天之仁,更为诸多附逆从乱之军将立一榜样!”
说到这里,他冲李春芳点点头,说:“李阁老担忧我大明将士安危,其心也殷,其情也切,但所谓林健之有妇人之仁倒也不必过虑,愚以为有其人临城一呼,兴许某些天良未曾完全泯灭之叛将感怀圣恩,即刻便开城请降,免了王师攻城夺隘之辛劳损伤。三国之蜀主刘备入川,得一严颜,蜀地望风而降者十余城,如此之例,史不绝书啊!”
接着,他又冲徐阶点点头:“徐阁老一力维护朝廷法度官制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愚以为以林健比之徐弘君、汤正中那帮逆贼则多有不同,一来有犯、从犯之别,实无必要也不应该一体而论;二来林健昔日不过是叛将凤庐总兵李明博帐下一偏裨牙将,附逆从乱也是奉命而行。徐阁老任推官掌刑名多年,该当知道我大明律法载有明文,奉命行事是公罪,公罪不论。上天有好生之德,仁德宽厚更无过于皇上,对林健法外施恩,也是合情合理的。”
严嵩的话丝丝入扣,李春芳听了一时倒也无从反驳;徐阶却听出他话语之中对自己和李春芳褒贬不一,知道严嵩老贼定是想着刚才将李春芳得罪到了死处,此刻不得不放下身段想着法子给李春芳赔罪;而自己举荐严世蕃及他几个亲信门生参与清查卫所资产,却将他得罪到了死处,故此才厚此薄彼。不过,他如此欺软怕硬,让徐阶十分不满,当即要出声抗辩,却见严嵩飞快地瞟了悄无声息地侍立一旁的张居正一眼,已到嘴边上的话立刻又咽了回去。
大战之后,还有诸多善后之事需要处置,可是许多都涉及户部,户部尚书马宪成身兼内阁学士,他不参与议事,内阁也不好越俎代庖直接下廷寄让户部执行。朱厚?一是不想强人所难,二来也是考虑没有马宪成这个财神爷在,其他人也未必能清楚国家真实的家底,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与其匆忙做出决议让户部为难,还不如等马宪成自通州回来之后再具体研究,商议出个妥当的法子来。因此,朱厚?摆摆手说:“区区一个副统领,便是心怀异志,也坏不了朕的平叛大局,此事就这么定了,内阁按方才议定的结果拟票。此番大战,营团军伤亡不小,如何整补,还有露布上说的俘虏了十几万叛军,又该如何安置,内阁会同兵部尽快拟个条陈呈上来。阵亡伤残将士优抚之事得户部掏银子,没有马阁老这个财神爷在,你们说了不算,朕说了也不算,今日就不议了,即刻命人去往通州,命他处理完军需转运之事便火回京。”</d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