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俗世蒙面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章 危机临近,我欲扬明,红尘俗世蒙面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皇上这么说,汪直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他由衷地说:“皇上圣明!其实许开海禁,货殖海外,更对皇上富国强兵之大政大有裨益。”
虽说一回到明朝,朱厚?就打定主意要靠大力展海外贸易来推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展,实现他富国强兵的理想,但毕竟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纸上谈兵,如今老天有眼,给他送来汪直这么一个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既与葡萄牙人做过买卖,又与日本人有过交往的行家里手,他顿时来了兴趣,忙说:“你有何想法,不妨细细道来!”
听得出来皇上对海外贸易颇感兴趣,汪直十分高兴,便说他曾听闻朝廷财政紧张,不得已行国债以筹措军费,其实在他看来,只要朝廷开放海禁,大力展海外贸易,当可缓解财政危机。以对日贸易而论,明朝的丝、丝棉、棉布、锦绣、红线、水银、针、铁锅、瓷器、古钱、古字画、古书、药材、毡毯、马背毯、小食箩、漆器、醋等,都是日本所喜欢的。这些货物从中国运到日本后,价格都相当昂贵,比如丝绵匮乏时每百斤银至200两;红线每百斤价银70两;水银的价格10倍于中国,缺少时每百斤银300两;针每根价银7分;川芎每百斤价银60多两等等,每次运货到日本,至少可以获得五、六倍的利益。正因为有如此高额的利润,才引得许多中日商人不顾朝廷禁令,不怕惊涛骇浪,往来其间,货殖中外。这些人当中难免鱼龙混杂,确实有不少海盗倭寇混杂其间,多行不法,往来劫掠,但大多数都是正经的商人,“富而淑者或登贡舶而来,或登商舶而来。凡在寇舶皆贫与为恶者也”,这些倭国商人以及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战国大名们“他无所望,惟愿进贡互市而已”……
而如今占据南洋的葡萄牙人及西番诸商,则对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十分感兴趣,一匹上等丝绸在内地卖6两银子,运到宁波百里之外的双屿岛卖给葡萄牙人,就可以卖到15两银子。由于海路不靖,往来商船或没于巨浪,或遭海盗抢劫,若是运到南洋,每匹更能卖到30至50两银子,其他货物也都有数倍之利,而且贸易规模比对日贸易只大不小,他曾为许氏集团管库,知道许氏集团只是邀请葡萄牙人来华交易,每年所获利润已经接近浙江一省赋税的一半,若是直接与满刺加的葡萄牙人贸易,利润更会翻倍剧增……
朱厚?听得血脉贲张:乖乖,难怪朱明王朝一直严厉实行海禁,大概就是担心海外贸易容易聚敛巨额财富,以至于“富可敌国”吧!浙江向来为国朝财赋重地,每年赋税收入相当于大明王朝的七分之一,若是本着“上门服务”的原则,将中国货物直接送到东南亚,仅此一项,明朝就相当于多了一两个浙江省!再加上对日贸易,每年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一半大概不成问题!
妈妈的,老子知道海外贸易赚钱,可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利润!早知道这样,老子何苦搞什么官绅士子一体纳粮,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不说,还差点让人把大明王朝给灭了!尽管开放海禁跟官绅士子一体纳粮一样,都违背了朱元璋当年的祖训,但毕竟没有触犯全天下官员集团和士大夫阶层的既得利益,甚至还便宜了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省份那些和海商、海盗有勾结的官僚豪富之家,大概也只有一帮死抱着朱元璋的牌位不放的迂腐书生和清流官员对此不满吧,怎么说也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对,更不会引起江南那帮藩王宗亲、勋臣贵戚起兵造反,要打到北京来靖老子的难!看来,嘉靖新政从一开始就应该从开放海禁,大力展海外贸易开始。唉!想当初我既然已经提议复设市舶司,怎么就没有想到再进一步呢?还是没有经验啊!下一次再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再穿越到明朝当这个混蛋嘉靖,老子一定痛改前非,一心一意开海禁,聚精会神搞贸易,再也不学清朝那些留辫子的家伙搞什么官绅士子一体纳粮了!
后悔归后悔,可朱厚?也知道,即便是在这个时空,大概也没有什么后悔药可卖,如今再说这些无济于事,不如脚踏实地地做点补救工作为好。因此,他直截了当地问汪直:“朝廷如今要开海禁,准许海商货殖诸番,又该如何行事方为相宜?”
皇上一下子抛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既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对自己的考验,令汪直不胜惶恐,不禁有些踌躇了……</d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