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叠阳春(下之下)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三叠阳春(下之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方晴,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潮来潮去近河口,河伯已至荥阳所。
卷烟轻抚河中芙,掩袍悄语堤边柳:“
此乃楚汉争雄地,当年惨烈非汝忆。
两军相峙鸟不下,旌旗蜿蜒一百里。
鼙鼓动天山川震,箭簇簧雨闪电鸣。
纵横驰骋作奔兽,进退组列化黑云。
竞戈贯甲穿胸骨,争剑掠面博亡魂。
征马虺隤创口裂,杀气凛冽江河凝。
水染鲜血霞失彩,野成尸窟山隐平。
四年对仗生死决,只为一姓好正名。”
富弼长松了一口气,道:“终于转过来了。”
居然用楚汉相争的惨烈场面,作为最后一个**。真是出忽意料啊,这一刻,心高气傲的宣弼都有些折服。
范仲淹道:“别急,看他怎么收。”
气势如此之大,结尾更难收,收得好是一首好诗,收得不好,整首诗前功尽弃。
然而郑朗不知,继续往下写去。
河柳闻之心戚戚,新叶摇兮语呓呓:“
一水至此尚艰难,遑论兴亡替更事。
锦锈光里亦努力,莫使前事当后师。”
语罢伯柳两相散,天际方红风轻漫。
参差云树罩晨辉,高低粉杏笼烟淡。
河水无声泻千里,数点白帆天际现。
“好!”这一次连范仲淹也喝了一声彩。仅数句,主题变得清晰起来,立意更是高昂可贵,整首诗得到了升华,也暗喻了此次郑州知州举办诗社的用意。最后余音袅袅,意境与音律也合了《阳关三叠》的曲韵,也隐隐的有了象征意义。作为一个十二岁孺臭未干少年人写出来的,算是极难得的佳作。当然,他这声喝彩声早就被诸人淹没了。
郑朗放下了笔,对刘知州说道:“知州,小子可否能将陈四娘带走?”
“能,能,”此时郑朗向他讨要他的孙女,只要能正名,给一个妻子的名份,刘知州也多半会立即答应下来。
走到了陈四娘面前,神情改变了,畏惧消失,取而代之是眼中一丝钦佩,一丝迷茫。想不明白,怎么一转眼功夫,此少年变华丽丽的来了一个大变身。
郑朗低声说道:“陈四娘,到我家,教我两年琴技,我会找一个忠厚的人家,让你下半生有一个好的归宿,你愿意吗?愿意就跟我走吧。”
“奴……愿意。”
别急啊,你还要问一声提拨你的新太守呢?居然忘记!
“那我们回去吧。”
“喏,”四儿高兴的答道。
说我们家小主人不行,看到没有,那一个敢说不行。
这一次都不用呼喝了,人群就自动闪开一条道路。有的老百姓眼中都有了畏惧感,这时代特信鬼神,二十几岁写出让知州等人失态折服的诗字,也许有之。可十二岁的孩子居然让场子中间那么多大人物折服到疯颠的地步,这意味着什么!
忽然娄烟说道:“这是抄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