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汪克凡意外的大方,残明,半渡,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兵事非我所长,只能勉强策画。”
李云聪犹豫不决,考虑了好半天才说道:“欲破谭泰叩桥不渡之势,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针锋相对,在南昌府到饶州府之间布以重兵,谭泰只要敢来,就给予迎头痛击,另一个是以牙还牙,也设法切断清军的粮道……不,不行,我军没有水师,这个法子肯定不行,不如直接攻打彭泽,把这两万鞑子一举击溃……”
汪克凡眉头紧皱,盯着地图久久没有说话。
李云聪的两个办法都不好。
所谓针锋相对,其实就是被动防守,派重兵保护自己的补给线。
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围绕鄱阳湖南部,拉出一道马蹄形的防线,就算和金声桓配合,楚军也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没有足够的力量攻打南直隶和福建……真搞成这样,最高兴的恐怕是南路东征军,楚军在江西北部扛着谭泰,他们放心大胆地攻打福建,完全是替人做嫁衣。
所谓以牙还牙,就是主动出击,攻打鄱阳湖口的彭泽县,先和谭泰进行决战,得胜之后再发起东征。
这个计划看上去很美,其实却没有可操作性,清军有水师来回运输,可以从各地不断调来援兵,彭泽县的清军现在只有两万人,楚军如果去了,清军一夜之间可能变成四万人,六万人……,小小的彭泽县,搞不好就是一个弱化版的斯大林格勒,楚军陷进去后,将会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哪怕最后能够取胜,也没有力量继续进攻南直隶和浙江。
总而言之,楚军在江西没有水师,就不能在彭泽县和清军进行决战,以短击长,殊为不智。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德军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全力攻占码头,切断伏尔加河的补给线,所以苏军红军的援兵源源不断,打光一波再来一波,最后把德军拖死了。)
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这两个办法都不好……
“其实还有第三个法子的,将计就计。”汪克凡念头通达,刚才还拧成一团的眉头已经松开,笑着说道:“谭泰在鄱阳湖口布下重兵,无非是想断我的粮道,好吧,要断尽管来断,我打开大门请他进入江西腹地,看他能闹出什么花样。”
“军门三思!”
李云聪连忙劝道:“粮道被断,岂是儿戏!大军一旦断粮,立刻就会土崩瓦解,数万精兵不战自溃,不可收拾啊!”
“怕什么?我们去的是富甲天下的江南,还怕筹不到粮食么?王师所到之处,百姓必然箪壶提浆,夹道欢迎,总有办法筹到粮食的……就算真的断粮,几万大军也不能活活饿死,向那些大户豪强借些粮食,他们总得给我个面子吧。”
汪克凡语气平淡,仿佛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李云聪却觉得后脊梁上突然一紧。
“不妥,这万万不妥!军门恃强借粮,必然引得怨声载道,失了江南民心……”带着几万大军去借粮,这根本是李闯流寇的作风,汪克凡如果真的这么做,恐怕会被吐沫星子淹死。
“跃鳞的意思我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不是?”汪克凡摇摇头:“这句话说的很有几分道理,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江南百姓心向大明,却在为满清交粮纳赋,我们只落个面子,满清却落着了实惠,用江南交纳的钱粮招兵买马,反过来再来打我们,这个面子不要也罢……”
李云聪原来是文安的幕僚,对政治问题非常敏感,听到汪克凡口中杀气腾腾,忍不住一劝再劝,倒把汪克凡惹笑了。
“跃鳞怕我大开杀戒,像李闯那样追赃助饷么?放心吧,本镇自有分寸,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走这一步的……”
……
春分过后几天,闯营对荆州发起猛攻,湖广方面率先开战,经过几天的恶战,一举破城。
紧接着,曹志建和王进才进攻嘉鱼县,楚军水师从洞庭湖里突然杀出,袭击运送援兵的清军水师。双方战船在长江上展开炮战,大炮的轰鸣声在武昌城头听得清清楚楚,清军水师最后狼狈逃回武昌,楚军水师旗开得胜。
金声桓随即出兵,派出两万精兵北上,攻打紧邻九江府的建昌县,对谭泰施加压力……
这几仗只是前哨战,真正的攻势还没有展开。r1152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