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玉花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3、第四十三章,君行万里之韩墨初,琼玉花间,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两厢对比之下,朝中的风口立马便不对了。甚至有人说这位新科状元的功名是掺了水的,是仗着家室才成了状元。
渐渐的,这两拨人便争了起来,各自汇成了派系。
顾修的乔迁之日定在了五月初六,黄道大吉的日子。
在此之前,顾修与韩墨初便一直住在京郊的营房里,十六岁的顾修依旧不惯打理这些,每日只管甩手掌柜的一般练兵,韩墨初便自然而然的接过了为人安置王府以及交际应酬的重任。
首先便是顾伸与顾偃这二位皇兄的新婚贺礼,韩墨初选了两对一模一样的鎏金鸳鸯彩瓶,既不出众也不寒酸,多少算是一份心意。
紧接着便是那些见顾修新贵初成,赶来巴结的朝臣,韩墨初每日都在尚且无人居住的王府院里摆着排小炉子,每日烧水烹茶,来送礼的便饮一杯茶,礼物原封不动的还给对方。
至此忙忙碌碌的,到了五月初六,乔迁当日仪式也格外简单。只有顾修与韩墨初两人带着军中的亲随,将顾修归云宫中的那些藏书连带着小太监宝德一起拉了过来,门前擂鼓三通,示意此宅已然有人入住。
位于京中朱雀坊的战王府内与顾修的归云宫一样空空荡荡的,因为顾修将所有的军功赏赐都分给了那些阵亡的将士家属。所有那些华丽的陈设都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又以家贫难养宫中使役为由,谢绝了内府司配与他的一切奴仆使役,只带了宝德一人。
整个府中,只有韩墨初去人市买来的十二个与宝德一样,多少有些憨憨傻傻的小厮,都是死契,平日里管一日三餐,除了节赏,连月钱也不用。
待一切安置妥当,顾修与韩墨初便要沉下心来做一件大事。
那阵亡的两千多名王师将士中有些是家中独子,有些家中有孀妻幼子是家中的顶梁柱,这样的人在这批阵亡名单中,在京居住的共有两百三十余人。
为了安抚军心,顾修要在一个月内,亲自登门将这些将士的骨灰或者衣冠以及银两和田契送到那些人的家眷手上。
韩墨初先往京兆尹府讨要了这些人的户籍记档,每日朝会过后,便与顾修两个人肩并肩的骑着马,在京郊的小村里一家一家的寻找那些阵亡的王军将士。
那日,天上下着小雨,天色阴沉湿热。
顾修骑在马背上,看着半塌的村界石,不由得皱眉:“师父,这里是柳叶村?”
“看地形坐落,应该便是这里了。”韩墨初对比着手中的地图,确认道。
那是座格外荒凉的小村,大约只有四十几户人家。因为雨天的缘故,泥泞的小路上鲜少有行人路过。
两人只好下马扣开路边的柴扉问路,接连问了两三家,才探出了那位叫名叫王鱼的小王军的家下。王鱼是当年的新兵,比顾修大一岁。父亲五年前也战死沙场了,家中只有一个寡母在家。
韩墨初撑着伞跟在顾修身边,立在那间半塌的小屋跟前轻轻扣响屋外的柴门:“王夫人,可在家中么?”
接连喊了几句,屋内一个荆钗布裙的中年妇人,搓着憨粗的手冒雨跑了出来:“是,是鱼儿有消息了么?他们王军都回来了,怎么也不见他回家呢?”
王氏迎出门外,一见门外站的两个人一身贵气,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您...您二位是...”
“王夫人,这位是战王殿下,是您家长子王鱼军中的主将。”
“原...原是战王殿下...妇人我...实在失礼了。”穷远边地的妇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身份的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站着:“敢问战王殿下,可是我家鱼儿犯了什么国法了?”
“不。”顾修将怀中抱着的用红布包裹的骨灰坛子以及一包银两,双手奉呈到了那妇人面前:“王夫人,请您节哀,王鱼他此次随军阵前身亡了。”
王氏双眼失神的接过了那个包着红布的小坛子,温热的泪水止不住的翻涌滚落,其实她心里早就料到了,但就是不愿相信也不想相信,直到如今怀里抱着儿子的骨灰。
“此次出征我为主将,王鱼战死皆为吾之失职。夫人请安心,本王今后会代替王鱼照看您的。”顾修说着将手中的银两递到了那妇人手里。
妇人双手颤颤巍巍的接了银两,站在雨中终于忍不住的放声痛哭,顾修与韩墨初见状,朝那妇人又鞠了一躬,转身离去了。
二人牵着马还未走到村口,便听得身后那妇人追赶的声音:“战王殿下,您等等,您等等!”
闻言,二人停下脚步,驻足等着那妇人赶了上来。
“夫人,您可有什么事么?”顾修问道。
“殿下,这是妇人给鱼儿做的衣裳。”王氏声音颤抖着将怀中的粗布麻包一把塞到了顾修怀里:“妇人见您...同鱼儿年岁和身量都差不多所以...请您千万别嫌...”
顾修双手接了那布包,将几乎跪地的妇人搀扶起来,沉声道:“多谢夫人美意,此衣本王定会好生保管的。”
“可怜的,可怜的孩子。”王氏痴痴的伸出粗憨的手指摸了摸顾修的脸颊:“这么小就要背那么重的刀枪...”
“王夫人?您这是...”顾修扶着那妇人的手臂也不知如何是好。
王氏忽然之间清醒过来,一把推开顾修朝远处跑去,没了踪影。
那日回程之时,顾修的脸色很沉重,手中一直拿着那个破旧的布包。
“殿下,今日是为王氏所感么?”
“是也不是。”顾修在马背上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地图所指,我当真不敢相信此处竟是汴京城下。”
“是啊,都说永熙朝是古来难得的盛世,谁知这盛世之下还有这样的地方?”
“仅有高官贵族过得滋润,这算哪门子的盛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