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檀凝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章:大战结束,独断江山,沉檀凝香,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村悠太率万把人的残部,撤回东线,勉强算是全身而退。
至此,战役落幕。龙武军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歼敌七万余人,虽然中村悠太部脱逃,不好算是全胜,但叛军从此再也无力在西线集合起这么大的一支兵力,只能转入战略防守,西线南北攻守之势彻底逆转。
至于在功劳分配这个问题上秦禝是很清醒的,自己虽然打赢了战役,但在扶桑国中依然威望有限、资历尚浅。何况自己毕竟是客军。
秦禝关心的地方不在这里,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抚恤死伤,休整部队,总结经验,研究战法,积蓄粮械,补充兵员……但首先,要安葬死去的兄弟。
秦禝问过张旷的意见,然后下令在江户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一个“烈士墓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葬扶桑人,一部分安葬夏国人。
安葬扶桑人的是永久墓葬,安葬夏人的是临时墓葬,秦禝的打算是,回国之前,为这些弟兄移灵,装上船,运回夏国。
这是他对龙武军每一位士卒的承诺。
这件安排公布出来后,在士兵们中间引起了出乎意料的轰动,算得上三军振奋。大帅的话都是真真算数的!
但远洋运送尸体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两三个月的路程,尸体很容易腐烂,因此移灵前需要对尸体做一定的处理。大致来说就是将尸体先过一遍火,烧掉肌肉,只留下骨骼;
龙武军士兵的尸体不少已经残缺不全,幸好一来脖子上挂了“虎牌”,二来衣服内侧缝上了和“虎牌”同样内容的布片,因此几乎所有阵亡的士兵的尸体都有名有姓地寻了回来,入土安葬。
虽然是临时墓穴,但修得一点也不马虎,和隔壁的扶桑人墓葬没有任何区别,墓前立了石碑,刻上名字、番属、职务、生卒年月。所谓移灵只是移走骨殖,墓穴墓园是永久保留的,以供后人追思。
秦禝计划,每打完一个大仗,就修一座这样的墓园。
墓园竣工,烈士入土,举行了奠灵仪式,因为墓园分为两部分,仪式就举行了两次。两次仪式略有差异,夏人墓园这边增加了一道酒祭的程序。
秦禝将酒杯高举过头,然后洒在墓前,他高声道:“龙武军的弟兄们,请你们在这儿好好歇着,迟一点,我秦禝来接你们回国!”
经过加一役,龙武军减员不少,招收新兵必须提上日程了。
应急的的办法当然是就地招兵,但这并不容易,即便是招扶桑人,龙武军自己也得掺合进去,以期回国的时候可以多拐走一些。这个时代的扶桑人民还没见过什么世面,派个口才好的天花乱坠一番,夏国大国那么的神秘富饶,。
但龙武军的主力还得是夏国人。夏国人在哪?已经在路上了。
秦禝启程赴扶桑之前,已经听说有不少夏人生活在扶桑,总数已经十好几万。
这是最好的兵源:绝大多数都是青壮男性,胆子大,吃苦耐劳,有纪律性。而且几乎不用细挑,因为能离井别乡、万里飘洋来到陌生的异国讨生活,必然具备上述条件。胆子小的、吃不得苦的、吊儿郎当的,干不来这活。
加上夏国传统上有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旧王朝的士兵,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形象也不好;但龙武军完全不一样,士兵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
最妙的是。当华工,干同样的活,饷钱拿的比扶桑人少;当龙武军的兵,xx饷钱却比其他扶桑军人拿的多!
至于将来回国之后,秦禝有足够把握,他的龙武军,待遇要远远好过夏国其他任何一支部队。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秦禝之前救下的那个叶厉。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他在这件事中算是人地两宜,去为龙武军招兵合适不过。 秦禝不担心他们不肯踊跃报名,但他告诫叶厉:不能大意,还是要精挑细选。
兵招到了,不是马上就能派上用场,得先兜个大圈子运过来,还得训练,然后才能真正派上战场。因此必须郑重叮嘱。
叶厉很醒目,一点就透,信誓旦旦,绝不误了大帅的大事,否则“提头来见”。
单靠叶厉一人当然也不行,龙武军另派了两个“特使”和叶厉一起办理此事,一个夏国人,一个扶桑人。扶桑朝廷这边也发了公告要全力协助龙武军补充兵员,
而秦禝已经把拟好的奏折,发了出去。同时发出的,还有两封家信,京都一封,申城一封,秦禝倒有千言万语要说,可是信封是要由申城那边接收的,然后再转交给申城和京都的两个家,所以什么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话都不能说,泛泛地报个平安罢了。
就在这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从传到了秦禝这里:方英勋苏醒了。
这可是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秦禝立即赶到现场。
方英勋还非常虚弱,脸上惨青惨白,没有一点血色,对着秦禝勉强微笑,几乎说不出话。秦禝着实勉励了几句,给国内的折子也重重地叙了他的功劳,嘱他静心养伤。
不能呆太久,秦禝退出来之后,方英勋又沉沉昏睡了过去。大夫说其实吴上校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但毕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方英勋这边出来,秦禝心情大好,终于有精神余力好好总结一番经验、想一想龙武军的未来了。
首先,他可以确定,这支龙武军,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还没有经受过最残酷的考验,但是在装备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当然,这种优势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惨败而丧失殆尽。
更重要的,是如何初步具备两个最主要的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强度的抗打击能力。如果说还有什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文化素质和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
武器装备越精良,对武器的使用者、战术的执行者——士兵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就愈高;至于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龙武军和夏国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兵吃粮”而已。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在士兵的头脑中基本上是很淡薄的。
要是想建立一个想兔子大军那样有坚韧精神的军队,夏国都不能总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国家和民族必须高高在上,“朕”只能在下面作为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代表和执行者为它服务,而非“朕即国家”。
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朝夕之功,前面的那个问题,现在就可以着手;后面的那个,一步步来吧。
其次,他深刻感受到,国力是战争之本,什么战略战术、奇谋妙计,如果没有足够的国力打底,都是个渣。真以为可以抄把大刀片子左冲右突,真以为现实中能上演杀敌神剧?
武器耗损也非常厉害。武器的发展基本都是这么一个特征:愈精良的武器,部件愈多;部件愈多,就愈容易出故障。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装备要能做到自给自足,是组不来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的。三哥的万国牌大军就是这样的情况。
所谓“自己的兵工厂”,并不是说非得由夏国人建设管理,秦禝一向认为,这么干缓不济急,而且效费比太低,做出来的东西还很可能不合用。这也是他来扶桑的一大原因,他要把扶桑建设成为,专门为夏国加工各类物品的基地
就在秦禝肆意畅想的时候
----------------分割线--------------
夏国京都,皇城,长春宫。
自己跟自己玩了一回叶子牌(也就是后世的麻将),李念凝终于耐不住,将一副翠玉制的牙牌胡乱地推了开去,直起身来。
一灯如豆,孤影摇曳,默默无言。
这是年轻的太后,一日之中最难耐的时候。再怎么“以天下养”,白天朝堂上再怎么一言九鼎,每天到了这个时候,都无可奈何地变回一个寂寞、苦闷的女人。
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除了批折子之外,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这些牙牌了。
和心理上的烦闷一样,生理上的隐隐的躁动也无从渲泄。
一辈子都要这么过。
夜深人静之际,有时候会见到远方的来人,但每次当他带着那种无法无天的笑容朝她俯身来的时候,她就会猛然惊醒,心头狂跳。略略平静下来之后,发现小衣已经湿得透了。
因此,睡觉也成了折磨,轻易睡不着;睡着了,又怕梦里边被人“欺负”。
当然,她是不肯承认的,内心深处,有时候竟似乎又在盼着这样的“欺负”。
还是得睡。
歇下了许久,辗转反侧了一番,刚刚朦朦胧胧过去,隐约听得鞭炮的声音,李念凝惊醒过来,发了一小会怔,才听明白,鞭炮声是从宫外边传进来的,而且,愈来愈多,最终响成了一片。
可煞作怪,今天又不是什么年节。搞什么鬼头?
起身叫宫女掌灯。传了在外边值夜的李孝忠进来。
李念凝皱着眉头:“小李子。你出去瞅一瞅,外边闹什么虚玄?还给不给人睡觉了?”
太后的脸色很不好,李孝忠自己也听到了,也不晓得怎么一回事,不敢多说,赶紧应了,宫门已经下钥,他去敬事房领了腰牌。匆匆地赶出宫去。
过了小半个时辰,厚厚的门帘外听到李孝忠一路小跑的声音,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喊道:“主子大喜!大喜!”
大喜?
唤李孝忠进来,李孝忠兀自上气不接下气:“给主子贺喜!申城那边来了人,说是秦侯爷……在扶桑打了大胜仗,满京都城的老百姓正在放鞭炮庆祝呢!”
饶是李念凝一直在训练自己“临大事要沉静”,也不由霍得一下坐了起来,目光炯炯:“是折子到了吗?”
李孝忠摇头:“折子还没到宫里……说是最快今儿晚上、最慢明儿一早,报捷折子就能到了。”
李念凝一迭声地催促:“你赶快去内奏事处看看。折子到了没有?没有到,你就守在那儿!”
这觉是睡不成的了,李念凝起身披衣,就在床边坐着等。
十月份的京都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已是相当地冷,她叫人泡了一杯热茶上来,心里面有一团小小的火焰在跳动着。
宫外面的鞭炮声就如同大年夜一般。
大约就这么过了一个时辰,又听到李孝忠急促的脚步声,停下来在门口大声道:“启禀主子,从扶桑那边发来的折子到了!”
挑帘进来,李孝忠抱着个黄色的匣子,打开匣子,拆开油纸,,从夹板中取出黄纸包封,里面照例是四道奏折,还有一个夹片。
李念凝没管黄色的请安折子,直接拿起白色的奏事折子,上面赫然写着:“二等侯臣秦禝奏助扶桑平叛捷事”。
看到秦禝的名字,李念凝的手已经有一点点发抖,打开折子,全神贯注,细细地读了起来。
她并不能都看得懂,地名人名都古怪拗口地很,但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是毫无疑义的!
“全歼叛军七万五千余人”,“诚为叛军乱起以来前所未有之大捷”,“我敌攻守之势自此易位”,“贼氛涤清有日”。
而且,龙武军是主力,秦禝是指挥战役的大将。她的心怦怦跳动,还是有一种不甚真实的感觉。
那个叫方英勋的团官也给了她深刻的印象,从始至终,站在营垒上激励作战,箭矢如雨,居然没把他打倒,真是神奇!现在还躺在护所里,生死未卜。
李念凝轻轻叹了一口气,秦禝呢?仗打得这样凶,他……没有受伤吧?
折子最后一段有这么几句话,“漂洋去国,万里荒服,孤军只影,遥望故园,仰念慈颜,临风雪涕,不能自己”。
李念凝的眼眶一时有些湿润,却不肯给太监宫女看见,悄悄拭了,抬起头来,用尽量平静的声音说道:“你把折子送到‘东边’去,说我在养心殿等姐姐来会面。”
“诺!”
“还有,告诉值夜的的中枢大臣,明儿一早,中枢全班递牌子叫起。”
折子送到东边,传出来的不是笑声,而是哭声。
首先开哭的就是东太后,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终致痛哭流涕,太监宫女一起陪着垂泪。这些反应是秦禝全然预料不到的。
不过原因倒也简单,自从夏国打三十多年前开始,国力渐渐衰退,诸边各国蠢蠢欲动,又发生了那样的大案子,到了云燊驾崩的前几年,胡人更是屡屡犯境,加上国内四处都生起了匪乱,偌大的国家,眨眼间就变得摇摇欲坠。
云燊驾崩,自己扶持这小皇子即位,还历经了那样的兵变,好不容易定了大统,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治理这偌大的国家。每每都是彷徨和惶恐。
可是现在秦禝带着龙武军扫平了,沿海的隋匪,还远处海外,帮助属国平定叛乱,彰显了夏国国威。这着实太让人激动了。
有类似反应的不止东太后一个人,韩王云徽那边也是老泪纵横,一边自己灌自己,一边打腿拍胸。
整个京都城如鼎如沸。
虽然仗不是在夏国打的,打的也不是大夏的叛逆,但人们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打平隋匪的时候。
像隋匪这种乱子,历朝历代都有,完全是家常便饭,区别只在于规模大小而已。朝廷上下几乎没人认为终究打他不平,不过时间长短、所费多少之别罢了。虽然百战艰难,但最后收功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谈不上多么惊喜。
但是对于四周的各国,夏人就完全是把自己摆在一个上国的地位上!但是现在,胡人和北蛮竟然敢大举进攻边境。南越也越来越不服管教,在这个时候,秦禝的举动无疑是宣告了,夏国的军威和实力!
这给了夏国民众极大的荣誉感!因此,怎么能够不欢呼雀跃?
第二天一大早,在齐王的带领下,军机全班递了牌子,两宫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奉特旨,韩炜霖随班觐见。 02020202韩炜霖昨天就到了北京,这自然是秦禝的安排。他需要一个懂得扶桑情况的人,向朝廷讲解一些事情。
韩炜霖是第一次进入巍巍宫禁,第一次得睹天颜,自不免紧张。两宫得知他为了这份奏折,
在扶桑和夏国之间来回奔波,倒着实抚慰了几句。 02020202
李念凝觉得秦禝这个安排实在贴心,没有这么个负责顾问譬解的人,确实好多事情懵懵懂懂。原先一点点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的不豫,烟消云散了。
02020202君臣上下都压不住脸上的笑意,养心殿东暖阁中洋溢着从来没见过的喜庆气氛,君臣心中都对国家的未来生出憧憬。 02
020202就在这个时候,扶桑使臣的“贺折”到了,。真是会凑趣!锦上添花!其实这倒不是碰巧,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凑这个点就是为了喜上加喜。
02020202东太后又开始掉眼泪,哽咽道:“先帝如果还在,不晓得会有多么欢喜……” 0202
0202之前在西暖阁的时候,李念凝已经反复劝诫过自己这位不能再哭了,有多少大事要商量,耽误不起时间。现在看着又有止不住的架势。轻轻喊了一声:“姐姐!”语气中微有责备之意。 020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