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不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0章 若火之燎于原,俗人回档,庚不让,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被惊艳到是正常的。
有道集团2万多名员工,又有游戏、传媒和视频这种需要审美力的子公司,所以不缺设计和美工人才,特别是再加上边学道这个“老审读”的经验加持,5张广告版面的颜色搭配、字体选择、空间分割全都无可挑剔。
特别是头版大图,视觉冲击力堪称艺术级。
头版图片是边学道亲自拍板定的——一只孩子的手,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瓶子上没有任何标志,瓶子里除了零星的米粒和一点米汤,空空如也。
图片下方有一行字——“免费午餐,告别粥瓶!”
在有道集团内部,选择这张图片时,几位高管少见地一齐提出了反对意见。
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这东西多少有点家丑的意思,如同锦缎下面的伤疤,在微博上发,在论坛里发,在QQ群里发,那都没什么,可是这么大张旗鼓地130多家报纸同时头版刊登,要考虑影响。因为一旦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渲染这是在打谁的脸,难保上头有人会心生不快。所以完全可以像“希望工程”中那个“大眼睛女孩”一样,以人物为构图核心,用眼神和表情传递情感。
知道大家说的在理,可最终边学道还是坚持他最初的想法。
原因无它,想让“免费午餐”的出发点更坚实而已,想让官方的呼应来得更早一点。
不只有道集团内部,3月22日国内各家报纸的编前会上,也就有道集团传来的头版图片发生了争论。
争论的结果,是各家报纸先后致电有道集团总办,询问这张图片的来历,是否有原图,摄影者是谁,被拍摄者是谁,拍摄地点是哪里和大致拍摄时间。
简而言之,媒体需要确定这张图片的真实性。
在看到原图,并拿到图片的各类具体信息后,10几家大报的总编互相打电话通了气,然后确定按照有道集团送来的原稿刊登。
大报社的领导,级别不低,而且经多见广,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再说粥瓶这东西不是人参果,在西部边远山区学校里多得很,找人打听很容易就能打听出来。
而且在人们的印象里,有道集团董事长边学道是个做事稳妥周全的聪明人,既然他觉得这张图片可以用,那就算有点问题,也不会太大。
总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因为成功人士必备技能之一就是眼光。能成为巨商,考验和依靠的不仅仅是商业天赋,边学道哪怕下过一步昏棋,也不可能创下有道集团今时今日的成绩和地位,所以边学道的眼光值得信赖。
更关键的是,总编们都觉得粥瓶这东西既然是真实存在的,就不存在恶意抹黑,况且搞募捐本身也需要一点有冲击力的东西去打动人们的心灵。
退一万步说,就算事后XC部觉得这张图有些不妥,全国130多家报纸都发了,法不责众总听过吧?难道还能把130多家报纸的总编全撸了?
就这张图至于吗?
不至于!
而且说心里话,总编们也都觉得这张图不错,因为他们从这张图里看出了几重意思,其中包括——内省、震撼、情怀和责任感!
身为媒体人,谁身上能没有点振聋发聩、警俗济世的小情怀?
人人心底里都有小情怀,一个个小情怀叠加累积在一起,就滚成一个大雪球!
超级大雪球!!!
……
……
3月23日这天,报纸成了热销品。
一大早,全国各地的报刊亭外全都罕见地排起了队,这景象,看得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报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之所以激动,不是他们脆弱,也不是他们会演,而是他们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怀有别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就如同八九十年代一些工人对工厂的无比眷恋一样。老报人们平日里听了太多“报业将死”,可眼前的景象表明报纸还是有市场的,还是有社会需求的。
报刊亭外。
排在队伍后面的人不断出声催促卖报人快点给前面买报的人找零。
而前面拿到报纸的人,摊开报纸看清头版图片后,无一例外全都愣了那么一两秒钟。
在21世纪的第九个年头,很多从小到大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对粥瓶这种东西完全陌生,没有一点概念。
好些人之前几天听身边人说“免费午餐免费午餐”听得耳朵都快出茧子了,可因为信息传播中不可避免的碎片性,使得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倡议弄这个“免费午餐”,有些人甚至主观臆测是不是看周边国家人的身高比中国人平均身高高,所以补充营养追赶一下,免得整天迷恋外国的“长腿欧巴”。
然后……
到拿到报纸这一刻,好些人终于真正明白“免费午餐”替代的是什么,意义何在——无关营养,有关饥饿。
只此一张图,“免费午餐”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再无需多说。
就这样,“免费午餐”的公募基础全面铺开,历史的车轮稍稍提了一格速度,滚滚向前。
善之弘也,若火之燎于原,光明温暖,释敛于人心,其气正天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