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文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 三十两纹银的潇洒,宣和画卷,一只文儿,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

得了苏轼的《京酒帖》在手,楚风早已心痒难耐,求着张大哥在前面看店,自己用双手供神仙似的捧着,屁颠屁颠的就回到了内院房中,美滋滋的赏玩起来。

陆文端曾经见过几张苏东坡的真迹,这时候帮着鉴定一番,也觉得这张是真迹的可能性极大。只是可惜没有装裱,如果再这样任由其破败下去,恐怕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损坏了,太过可惜。

只是楚风与陆文端都不会装裱,而且这东西毕竟不是属于他们二人的,现下只能是听之任之,日后再议。

楚风与陆文端这一老一少,都是难得瞧见这么好的书帖,二人魔怔了似的凑到一处赏玩,就连老张唤两人吃饭都如若未闻。

老张在门边瞧着,只见到这两个脑袋凑到一起,一个白头翁、一个少年郎,着实好笑。再绕到旁边去瞧,两个人盯着书帖的眼睛里,都放着野狼似的亮光,更是滑稽的不行,闹得老张憋不住笑,强忍的呛了一口,咳嗽起来。

“阿郎!楚郎君!莫要再瞧了!这书帖就在这里,跑不了的!你们若是再不吃,黄花菜就真的凉了!”

老张如此笑道……

得了《京酒帖》的第二天,楚风开始动笔临摹。

苏轼的字是出了名的刚健雄浑,不能用细软的羊毫,适宜用狼毫写就。兼毫,也就是羊毫、狼毫参杂的那种毛笔,是后世常用的,比例上可以自行调配,那说法就很多了。

楚风只是为了临习练字,又不是为了仿造作假,没有必要纠结这等微末的东西。因为是《京酒帖》是手书,字体并不大,楚风便选了一根三寸狼毫,铺开纸张,用镇纸镇了,细细临摹。

临摹这种事情,初学形,后学神。想要从形似逐渐训练到形似,是一个十分困难、复杂的过程。

中国人喜欢说“神魂”,万物皆有灵气,书画自然也是如此。这倒也不是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人心态心境不同的时候,即便是微小的差距,也会造成躯体上极大的差别。真正好的书画,是要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于一体的。即便是如同王羲之、苏东坡这等大书家,也不是每个字写出来都是佳作。他们的技法当然没有问题,所谓的差别,只在于心境而已。这心境,从旁人看来,便是“神魂”了。

就像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说,王羲之从兰亭雅集上归家之后,也曾经多次重新书写《兰亭集序》全文,但终究无法复刻出当时的字迹,更不必说超越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者,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简单的临摹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准备。有条件时就用好笔、好墨,没有条件时就用心、用眼、用手,如此而已。

楚风在书画一道上颇有些痴意,以前学画时如此,如今得了《京酒帖》临摹也是如此。

于是五六日下来,楚风除了吃饭、睡觉,以及早晚两通五禽戏之外,就是临帖,就连招呼客人的时候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与旁人说话时神游物外似的,仿佛灵魂出窍一般。

文端先生看着好笑,又是赞叹,又是担忧。他这几日也临习了几次,但都是浅尝辄止,并不钻研于其中的书道,而是心心念念应该如何将这书帖中的风骨运用在纂刻之上。

文端先生对自己书道上的天分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并不强求。但自己没有天分却不代表不会看、不会瞧,他这几日看下来,只觉得楚风虽然只是简单的临习,可书道上的进境竟是一日千里,看得人心惊肉跳的。

楚风迷迷糊糊的吃饭睡觉,游魂似的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在拿起笔的那一刻,他那一双点墨黑漆般的眼睛才会恢复神采,精神奕奕。

当然,楚风也并不是那种闭门造车之人。偶尔遇到一些“艰难险阻”,自己想不通的地方,他也会主动的去请教陆文端。

老先生毕竟年纪大些、经验丰富些,而且经常能够从纂刻的角度上提出些新颖的看法,令楚风受益匪浅。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文端先生这个老师的指教,楚风是十分感激的。

就这样临习到了第六日,日上三竿的时候,楚风忽然察觉到了什么,心下一惊,手中笔杆子直接掉到了地上。

文端先生这时正在旁边打磨刻刀,也被惊了一下,偏头见楚风面色微白,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

楚风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大敢相信。

他小心翼翼的将眼前的《京酒帖》拿起来,冲着阳光处仔细的看了又看,面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到底怎么了?”文端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紧皱了眉头,站起身来。

“先生您瞧,”楚风抿了抿嘴唇,将《京酒帖》对着光展示给陆文端看,“这书帖,是不是被人揭了二层?”

——

今日有事耽搁,传的晚了,抱歉抱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任诗诗石嘉言

歌天北

冰河问剑记

龚稚枫

Hi,金龟先生你别跑

寒山石径侠

逆破诸天

拜盘古的妖道

背锅侠

长庆二年

起源霸主

青春期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