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年少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淤塞难免,兴汉室,武陵年少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慢着。”皇帝忽然叫住了张绣,他来时所经行的道路都是宽阔平整,可一旦到了这里,同样是主干道,道路却是残破不堪,马走上去嫌硌脚。皇帝想起自己早就下过诏,要求各地整修道路,此时不由气笑道:“让他走过来!”
太史慈见状,一颗心这才是真的定下了。
王斌不解其意,在一旁稍作宽解道:“黎庶未经教化,本就如此。当务之急,还是得让黎庶吃饱饭,再能论及其他。”
“本就如此,而不是本该如此。”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叹气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教化不宣,到底是我等肉食者的错处。”
他摆了摆手,止住了王斌的话头,手指着荒凉的白渠说道:“我记得光武皇帝下过诏书,要时常定期翻修沟渠,看来地方长官是没放在心上。”
“白渠、郑国渠都在左冯翊境内,朝廷虽说有修河工的诏令,但何时修、如何修、哪一处先修,还得看各地的详况。左冯翊鲁公刚好随在驻跸,不若诏来一问?”荀攸担心这里面有什么误会,闻声说道。
“不用了,那些人做没做事,有没有用心做事,这我还是看得清楚的。若真是有心为民,万年令就该先将此地大致清理完善,这样等轮到万年县开始修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工,能省去许多麻烦。可万年令偏偏无动于衷,百姓也面有饥色,他这个官当得好啊。”皇帝嘴上说的是万年令玩忽职守,其实暗地里是在责备左冯翊鲁旭不会统筹。
鲁旭是扶风平陵人,家世二千石,传习《鲁诗》,其祖鲁恭官至三公,与马日磾等扶风大家走得很近。当年随朝廷西入长安,官拜太仆,后来王允倒台,其安排在三辅的党羽左冯翊宋翼和右扶风王宏也被牵连入狱。皇帝当时手上没有合适的亲信去接替,又有李傕大敌当前,出于笼络、团结士人的需要;以及作为对马日磾支持罢黜王允的交换和敢于背锅的酬劳,皇帝慷然接受了马日磾荐举的人选。
其中北地人、傅燮的族人傅睿被征为右扶风,扶风人鲁旭也从太仆的位子上调任左冯翊。
想起鲁旭的身份背景,荀攸心中一动,皇帝这会子不像是无心之举,倒像是有的放矢。经此一遭,等河东叛乱与袁氏勾结的罪名公告天下后,本来就强势的关西人必将借此机会彻底压过黄琬、杨氏,何况这时候还有一个声望隆重的古文经大儒郑玄来朝,太学也将掀起波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出于平衡的需要,而且还是预备应对措施和反击的手段——
抓住吏治的把柄,让对手在太学的事上有所顾忌,至少不能闹得过分。
荀攸思考过后,很快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说了,他没有接过皇帝这话,反而另起了一个题目:“前些天鲁公在觐见时说,左冯翊辖下十三县城,曾有三万七千余户,计十四万五千人——但这都是以前盛时的数字。其实左冯翊几经羌乱灾祸,户口减损,就连万年县也只剩千余户,长公主的汤沐邑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皇帝略一沉吟,读懂了对方的暗示:“是啊,这还是长公主的汤沐邑。”
他别过头看着荀攸,轻声说道:“冯翊北边就是西河、上郡,羌胡炽盛,郡内也有大批羌人部族。得从别的地方迁些百姓过来充实地方才是,弘农参与叛乱的那些豪强和贼寇,上次尚书台商议的处置是就地归入屯田,我看还是得改一改,先迁三千户到万年县来。荀君以为如何?”
这看上去是对弘农豪强的削弱,其实是对杨氏点到即止的敲打,在接下来,马日磾会彻底替代杨氏和关东士人,成为皇帝主要防范的对象。而且将弘农的大户百姓迁移到万年县,也未尝不是皇帝对日后实行‘迁豪’的一个预热。
荀攸自无不可,低声说道:“陛下睿鉴,只是迁移百姓,琐事繁多,稍有不好就会酿成民变,这万年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