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敲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百二十七章 封还,寒门宰相,幸福来敲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朝官职的特点就是官职差遣分离。
这个制度听起来非常麻烦但在实际的应用上却有方便之处。
譬如有的官员出任御史御史台的官员都是好几年都不得升迁的一干十几年的都有。或者有的官员在边远地方任官一任个好几年不升迁就调动不了心底急的没办法。
官职差遣分离就解决这一问题。
官职就是相当于品秩好比一品二品五品九品官这样。
京朝官一共有四十二阶。
朝廷就按三年的年资晋升寄俸官一般而言只要是京官不犯错误随便混日子三十年也可以升个十阶。
三十二阶正好是驾部或考功库部员外郎。
没有出身(非进士)的京官到了三十二阶也就到头了再往上就升不上去了。故而汴京城里称荫官子弟一声员外就是高呼。
所谓高呼就是叫高不叫低好比碰上个荫官子弟拿不准对方官多大别看他年轻可能人家三岁就开始当官了。往低了叫是不尊重人家往叫高了就绝对不会叫错。
后来有样学样有钱富商捐了个官就可以称员外了。再后面只要是有钱人也可称一声员外了。
而且有时候不用等三年升一阶任官遇到大礼泛阶(新皇登基)寄禄官官升一阶。
唐朝时大礼泛阶只升散官阶勋官阶但宋朝可升的却是实打实的职务和待遇。所以宋朝皇帝殡天的时候咱大宋朝的官员们心情都是很复杂的。
这按年资叙官看似没有道理其实很有道理北魏时用停年格选官对于稳定官员队伍有重要帮助。
但在宋朝官职无差遣是常态。杂出身的官员干三年休五年都是常有的事。
唯有进士这样有出身的官员遇缺即补。
章越之前是大理寺评事这是寄俸官京官四十阶决定你的待遇寄禄官磨堪迁转归审官院所管。
而差遣则是楚州签署判官厅公事这差遣除授并不全归吏部分别是亲除堂除吏部注授。
亲除是皇帝特旨比如宰相三品以上皇帝必须亲自过问。还有台谏官也必须皇帝亲简作为制衡二府的力量。所谓‘台官必由中旨乃祖宗之法’。
堂(政事堂)除乃中书宰相亲自堂除授官比如宋朝一半的知州就经宰相堂除授官。
至于要害地方的通判判官推官也有不少经堂除。
至于特旨不涉堂除不问皆归吏部注授。
如新及第进士初次为官就是归吏部注授(部注)。当初章越是状元出身得授楚州签署判官厅公事也要去流内铨南曹看一遭吏部官吏们的脸色。
故而王介问杨畋问道:“敢问这一次是堂阙部阙时?”
章越他们四人耳朵都竖了起来。堂除部注天差地别啊。
杨畋笑道:“自是堂阙。”
章越心底大喜而苏轼对苏辙道:“韩相公真可谓真相公!”
堂除虽说打着‘为官择人’的名义但实际上是‘为人选官’比如立有功勋常经堂除给与破格待遇。
所为特旨不涉堂除不问皆归吏部注授话是这么说但还是堂除有个界限。选人都归吏部京朝官部分归吏部部分归政事堂。这划分的范围与宰相是否强势国家是否动荡有关系总而言之这里的水很深。
蔡京当国时就喜欢大小官职都安插亲信或者在家卖官鬻爵什么侵吞了吏部之权。
而制科所授差遣有时归政事堂堂除有时归吏部注授没有定数。这样模棱两可的地方就容易起争议如今韩琦要堂除一定会引起吏部台谏不满认为宰相侵权。
故而苏轼说韩琦是真相公的意思也在这里。不怕吏部台谏说三道四制科入等皆归堂除。
政事堂置有堂除簿登记已堂除官员的出身、年龄、历任、资序、有无过犯、是否宰执有服亲属等项。
由吏部注授的官员改为堂除被称为堂选经过堂选的官员可以直接堂占也就是说政事堂以后有什么‘善阙’可以为你预先锁定。
换句话说从此你的人事关系不归吏部审官院管理而被调归政事堂管理由宰相亲自过问。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这一次制科所出是何等牛逼存在了。
经过堂除者被称为‘擢用’。
同等官职堂除的官员就是比部注的官员规格高日后的前程也因此不同。想到这里章越对韩琦方才在自己面前耍威风的不满就淡了几分。
韩琦如今还不是昭文相就先令舍人院不许修改诏书文字又堂除制科官员这揽权之意不言而喻。
而此刻经中书堂除的诏令已至制敕院内的舍人院。
舍人院有六房随房当制。今夜正好轮到王安石当制。
王安石在值房里读书读至入夜突见庭中一片明亮于是他放下书步出书房却见原来是月华照地。王安石于庭间看着月色忽然记起他为舒州通判夜宿弋阳时也是这样的月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