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渡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二章 报国之心,继室难为,一苇渡过,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继室难为 !

张致远被召入宫,同行的还有户部尚书王绪伦,王绪伦眉头紧锁,如今海禁的事已经有了大致章程,原本的市舶司也加以整顿,开通海运后,南边的商贸渐渐发展起来,京里的钱袋子也会充足起来,于户部而言自然是好事。不过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再加上北方有民风彪悍、性情暴戾的游牧民族在虎视眈眈,今上的手腕强硬不假,但若是用兵的话,本就不充盈的国库只怕会空了。今上为了此事已经催促户部想法子了,只追缴国库欠银这事牵连甚广,一动,便是得罪人树敌太多,一时间根本就开展不起来。

这般想着王绪伦瞥了张致远一眼,前些日子这张大人呈的火耗归公的法子,的确是能够增加国库收入的良策。张大人干练有才,只可惜不在户部当值,转念想如今张致远已经是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也不会屈尊于户部来。要不是当初江南科场舞弊案前任户部尚书徇私,惹了上怒被贬谪,他也不能这么快做上这户部尚书的位置。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后才发现这户部尚书简直就是个夹板,户部无银上遭皇上训斥下有其余几部磨不开,哎难啊!

在勤政殿宫门口遇到了吴阁老,看见户部尚书王绪伦,扶着胡子,阴着眼神笑了笑,甩袖子径自离去了。张致远看见这一幕,若有所思,但里面的小太监出来道:“张大人,王大人,圣上口谕觐见。”两人领了旨。谢过了小公公,弹了弹衣袖正了正冠帽,才恭敬的入了勤政殿。

在殿中,还有在户部当值的诚郡王。皇帝果然是提起来追缴国库欠银的事,将手中的折子摊开道:“今日朕才发觉,原来不是国库没银子。而是银子都被这些个人借走了。民间都有句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因而这追缴国库欠银的事刻不容缓,朕今日叫你们俩来就是让你们拿出个追缴库银的章程来!”

王绪伦暗自叫苦不迭,不说旁的,这亏空数目巨大的,都是勋贵居高位的官员以及宗亲,让他们花钱还好。这还钱自是强人所难!再者说了这追缴库银可不是件好差事,最是得罪人。只张致远暗自诧异,这追缴库银之事本属于户部管辖,只不知道皇上此举是何意,不过他也暗自思索这件事。

诚郡王道:“儿臣认为。追缴库银之事刻不容缓,乃是利国之举。只先将所有亏欠库银的官员盘查一通,其中将因天灾等因素地方官府向国库借支银子等情况算入其中折算最后亏空,根据亏空数量再行定论。儿臣愿领这追缴亏空的差事,望皇父允。”

皇帝点点头,看向张致远,道:“张卿有何想法?”

张致远道:“臣附议郡王殿下的意见,只追缴亏空并非易事,若是所欠库银数量巨大。短时间内筹集不了款银,怕是会有其中为了还亏空而不走正经途径,酿成动乱就得不偿失了!”就像是户部尚书王绪伦所认为的那般这所欠库银数量巨大的基本上是勋贵宗亲,让他们还钱根本是强人所难,再者若是动起歪脑筋,打着朝廷的名义搜刮逼迫百姓酿成动乱。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冷笑道:“只怕好些个人不想还罢!他们会没钱还,这襄阳侯仗着祖上的功劳和其父为先皇伴读的情分飞扬跋扈,不过为了个家养的一个戏子置办缠头就花了上万两银子,动静皆讲究排场,穷奢极靡。国库没钱,钱都到哪儿去了?都这帮子蛀虫给蚕食了!”皇帝再也无法忍耐,手中的龙泉窑青花茶杯,被他狠狠地掷在地上,摔得粉碎。

殿中几人皆跪倒在地,还有伺候在颠内的宫娥内侍吓得魂不附体,齐溜溜地跪下,战战兢兢地轻呼:“万岁息怒!”

王绪伦额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偏半点都不敢动弹,心道皇上这是一心要整治都城里的世家豪门了?!不不,怎么能把宋国公一事给忘了,宋家是一等公,作为非宗室的爵位里,已经是最高的民爵了,都让皇上一撸撸到底了,虽然没赶尽杀绝,但宋家气数已尽,如今不过是苟延残喘罢!这襄阳侯,侯比公次一等,这为个家养的一个戏子置办缠头就花了上万两银子的事他也有所耳闻,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御史台参到了御案上了,如此皇上是决心要拿勋贵宗亲们开刀了!

皇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道:“着诚郡王、王卿处理此事,大朝会上呈上奏折,你们先下去罢,张卿留下。”

诚郡王略有些诧异的瞟了张致远一眼,不过很快面色恢复如常,敛下的眼睛里略有些阴霾,只恭敬的退出了勤政殿。王绪伦道:“殿下,这?”

诚郡王道:“既然皇父让我们办理此事,还是尽快拿出个章程为好,我们到户部商议此事罢!”临走时又回头看了勤政殿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幽光,这才大步离去。

勤政殿里,皇帝听张致远有关新政策实施的汇报,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道:“当年上皇在时力求行事稳妥,主张仁政,对当时有‘从龙之功’的世家豪门进行大肆封赏,上皇在时对这些旧臣多加照拂,以至于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朕登基已有十余年,这些世家豪门仗着祖上的功劳和服侍先皇的情分愈发嚣张,瞧瞧他们子弟不侍诗书,不专武艺,竟养了一群靠着祖产混一日是一日的纨绔!再不整顿,难道还让这些个蛀虫将国家蛀空了不成?!而且朕欲推行新政,这些腐蠹蛀虫倒是一个比一个积极的反对起来。”皇帝说话极为和缓,张致远站着恭敬的聆听圣训。

皇上为先皇六子,其母妃也就是如今的皇太后当年分位虽高却并不受宠,先皇也并不在意皇上。只皇上韬光养晦,暗自隐忍罢。当年先皇甚为宠爱一位妃子,不顾当年太子尚在欲废太子立那宠妃之子为储君,只那皇子非嫡非长非贤。偏先皇一意孤行,当时权力倾轧得相当严峻,涉及到皇权的争斗。从来都没有简单的。虽先皇立太子之事未遂,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最后太子被废,四子、五子被刺,那宠妃所生之子也被鸩杀。先皇心灰意冷才将皇位传给六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然而皇上登基的前几年先皇尚在,上有太上皇压制。朝堂上有旧臣腐蠹,左右还有兄弟不服,因而头几年最为艰难,到处掣肘。至于先皇说好听些就是仁厚,说句大逆不道的就是懦弱。没有革新的魄力,以至于晚年吏治腐败,贪污成分,多少赈灾款和免税都让底下官员贪污了去,世家贵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留下了不少弊病。做太上皇的那几年还贪权不放,包庇旧臣,使得皇上登基后处处掣肘。不过皇上登基数年,皇权得到集中。又有意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当的上一位圣君,比先皇多了杀伐魄力,雷厉风行。

皇帝一番话语后,道:“朕欲改漕运为以海运为主。漕运为辅,张卿意下如何?”

张致远回道:“皇上这漕运的弊端很多,只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荒时废业,又遭风涛漂没,官吏勒索,势必负债赔纳,甚至家破人亡,这一点就使得农民苦不堪言,再者漕运损耗多,耗时长,并且漕运中加耗杂派层出不穷,农民的负担极为苛重。”漕政腐败,各级官府贪污聚敛,加耗杂派层出不穷,通常为正粮的二三倍,甚至四五倍。“漕运必然得改革,可以海运为主,河、陆简运为辅,若农民参加运粮即免纳当年税粮,纳当年税粮则免除运粮,其运费算在支运粮中。至于加耗,不若加耗则例,即按地区的远近计算运费,随正粮加耗征收,于兑粮时交给官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伪道

偶遇伤心

仁心圣手

八骏穆天子

秘巫

天玄子

港娱的人生模拟器

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一人之下之羽化

长白山在逃人参

无境之神

赤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