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黍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汉世祖,芈黍离,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匡胤的死对当下的大汉朝廷而言同样是一个震动朝野的大事毕竟二十四臣硕果仅存的三人再去一人事实再度证明曾经那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岁月正在不断远去挡都挡不住。
人死为大朝中因税改而造成的紧张局面都有所缓解。荣国公府操办了一场堪称盛大的祭奠仪式广阳伯赵匡义从侄子手中抢过治丧之权亲自主持丧仪。
别看赵匡胤这十多年以来默默无闻长居府邸少有外出走动但不声不响之间其对关系的经营与维护在死后却是彻底显露出来。
且不提官方的致哀表示从皇室宗亲到王公大臣从门生故吏到亲戚旧部凡是与赵家扯得上关系的只有时间允许都扎堆地往荣国公府跑甚至有些京畿之外的故人不远千里赶赴京师吊祭。尤其是赵匡胤的那些老兄弟们在世的已经不多了但子孙后辈都是蜂拥而至以父祖之礼祭拜。
场面搞得很隆重进香的进香磕头的磕头哀伤悲泣之声日夜相连不曾断绝道士团队足有四十九人连做七日法事流水的延席占满了公府甚至铺到府外长街由西京百姓任意吃喝
一场丧礼被赵匡义操办成了一场盛延又好像一场华丽的表演在向京城内外宣告赵家的显贵展现他们的实力。当然对于赵匡义而言则通过丧礼正式接手赵匡胤留下的丰厚的政治资源。
死尽哀荣赵匡胤是充分享受到了至于来自朝廷的盖棺定论评价也相当高说他是忠臣之楷模良将之典范神道碑文都是刘皇帝让吴公刘晖亲自写的。
只是如此的铺张自然难免为人非议西京士民在感叹赵家之盛事对这种招摇也暗含羡慕与嫉妒。还在治丧期间刘皇帝桉头上便收到了十多份关于公府丧礼的弹劾举报除了铺张招摇这种作风问题外还隐隐指责他们有逾制之嫌。
所有弹劾都是密奏显然上奏的官员们也不是毫无顾忌看那丧事的场面真敢在这个当头明谏攻讦怕是要得罪一大波的权贵。只要上达天听让刘皇帝知道他们的忠诚了解他们的不畏权贵即可
而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刘皇帝倒也没有过多表现以免让自己显得过于凉薄。那些弹劾的奏章都被留中束之高阁不作回应。
不过还是在与左右闲谈之际刘皇帝还是就此事做了点评价:“卢国公府擅长经营乃是勋贵中的巨富之家当初卢公辞世之时其丧礼与荣公相比却是大有不如啊”
不知消息怎么传出去的得到刘皇帝评价后荣国公府有些左右为难了看起来似乎是皇帝对如此大操大办不满意了识趣点应该主动削减规模低调些。
回京奔丧的赵德昭与赵德芳兄弟是这种想法但赵匡义在迟疑后却不愿意赵匡胤的丧礼是他导演的一场大戏怎能虎头蛇尾那不是惹人笑话。
何况刘皇帝那番话或许只是随口一说并无深意赵家若是反应巨大反而显得心虚。那消息哪儿来的赵家在皇帝的近侍中莫非还安插了眼线不成?
一番思虑之后还是决定一动不如一静一切照旧依既有安排行事直到丧礼完成
天气十分酷热刘皇帝躲在垂拱殿内虽然加了些冰块寒气尽力地抵御着酷暑的侵袭但刘皇帝的额头上依旧不时渗出些汗。两名宫娥侍候在侧一人轻摇罗扇一人不时替刘皇帝擦拭着头上的汗。
这种季节对刘皇帝而言实在是有些难熬一方面怕热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接触冰寒之物可谓煎熬。而每到此时刘皇帝都不禁想起少府的提议重新修建一座避暑山庄。
开封那座琼林苑修得不错但规模太小且即便滨临金水池酷夏之时的避暑效果也并不理想。而每不耐酷暑时刘皇帝都动过此念头在个人享受上他自认为已经十分克制不修离宫不建别馆以往巡视之时不是住驿馆就是宿御帐要么就是各地既有的宫室。
当初因为离乱时期各割据势力修建的离宫太多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减少维护成本刘皇帝还特地下诏废除了一大批离宫别苑尤其在南方地区。真正用在个人享受上的奇观宏筑也只有一座琼林苑了。到如今这个年纪精神衰弱身子骨大不如前还要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刘皇帝是越想越觉得该犒赏一下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