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黍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6章 还是土地问题,汉世祖,芈黍离,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皇帝没有做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但话里透露出的意味仍旧让寇准凛然。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寇准从容禀道:“陛下一直以来朝廷移民实边政策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阻力其一地方官府不愿治下丁口流失、财税减少;其二百姓恋土深重只要能有几亩薄田耕种养家轻易不愿背井离乡远赴边陲开垦;其三便是乡里土豪仗势约束控制百姓”
听寇准之言刘皇帝脸上没有什么变化说道:“地方官府与百姓的顾虑朕可以理解。但前者有朝廷权威驾驭何况自朝廷取消以人口多寡作为官吏升迁考核之后来自地方官府的阻力已然减少许多了吧。朕不信他们还敢明目张胆公然违背朝廷大政方针!
至于百姓朕从来秉持的都是以利诱之让百姓看到好处给钱给地给农具种子加以税收优惠政策保护。这些年不论是安东安西都薄有成效显然这一套办法即便见效缓慢还是有用的。
相比之下你所提到的土豪他们是如何阻挠此事的?又是为何?”
提到“土豪”二字时刘皇帝语气就已经有些不对劲了。一直以来由于“皇权不下乡”这五个字对于地方上那些豪强宗族势力都带有不小的厌恶心理认为他们是在攫取皇权侵蚀帝国根基动摇大汉统治。
过去的几十年也曾费尽心思进行整饬打压包括从各地强迁地主豪强进行实边。然而结果如何一场榆林之乱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迁豪强的政策是可取方式方法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便是迁徙之后没有将之置于控制之下。迁到边地更是下下之选袁恪那贼子当初能举事成功可不只是他狼子野心。
而清理过豪强的地方又有多大的改变呢答案是除了给普通黔首腾出些空间给官府增加了些可分配的生产资料外根本没有什么改变。
几十年后新一批的地主豪强又崛起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仍旧带着固有的阶级性。而压在黎民黔首身上的还是贵族、官僚、地主这几座大山只是在大汉还算清明的政治环境与相对稳定的社会治安下行事作风稍微收敛一些。而这三座大山又恰恰是当下大汉帝国的统治根基。
当破开固有思维后刘皇帝也渐渐醒悟过来了妄图去搞什么皇权下乡就是扯淡完全不顾客观规律不切实际。
连官僚管起来都那么困难吏治始终难以澄清就更别提下层了。而倘若没有那些宗族豪强协助治理维稳地方这帝国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鉴于这些原因以及年纪越来越大刘皇帝对于地方也渐渐形成了“绥靖”心态只要保证整体的太平安康也不愿再多折腾了眼不见为净。
然而当寇准此番提到有地方豪强兴风作浪控制百姓对抗朝廷大政方针时又仿佛逆鳞被触碰了一般同时也有种羞恼的感觉。
只是隐约表现出的震怒便让寇准有种震颤感因此在回话时言语组织也更加小心了。没有直接提有那些豪强又犯了什么事寇准以一种娓娓而谈的方式缓缓说来:
“陛下臣见识浅薄只能将在华州的所见所闻向陛下陈情。早些年之时得益于朝廷施恩官府尽力华州百姓家家户户耕有其田居有其屋衣食有凭即便朝廷以利诱之愿意到边陲开垦的人也是少之又少除非朝廷用强。即便一些不甘于困于田亩的人外出闯荡也是往城镇务工赚钱。
不过这样的情况持续十数年后终发生改变。农民经营田土若风调雨顺在缴税服役之后生计尚可无忧。一旦遇到天灾土地的营生便遭到破坏。
地方豪强则趁此时机兼并土地加上总有经营不善者穷尽之时便售卖土地。因此在华州无地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因为在籍为了缴纳两税他们不得不寄身地主豪强成为佃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移民实边的政策对于这些百姓便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了。就臣所知仅华州一地生计困苦之下接受边地招徕去开垦的人便不下千人。然而也未能持续太久因为有人在阻止他们。那些兼并购买土地的豪强不只需要土地拿下土地之后还需要有人耕作生产否则买地之后因为无人耕作而荒废这买卖便是亏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